[实用新型]一种钢水铝氧化钙复合脱氧剂的混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1064.7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3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闫心怡;沈明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13/02 | 分类号: | B01F13/02;C21C7/06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21223 | 代理人: | 颜伟 |
地址: | 11405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水 氧化钙 复合 脱氧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发球炼钢过程中的钢包精炼钢水脱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水铝氧化钙复合脱氧剂的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钢的脱氧始终是冶金界关注的最主要课题之一。钢的性能主要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而控制钢中氧含量和非金属夹杂物,合理地选择脱氧剂和脱氧制度对冶炼高质量洁净钢具有关键作用。
在现代炼钢生产中,大部分钢都是经过氧化精炼过程冶炼的,通过供氧以去除杂质,随着冶炼的进行,钢中杂质元素不断下降,钢中的氧含量却相应升高。在氧化冶炼后,钢中的氧高于成品允许的含量,因此,钢水脱氧是获得合格钢水的必要手段。
铝有极强的脱氧能力,可使钢水中的氧脱至较低水平。与硅脱氧相比,脱氧能力强。铝脱氧虽然迅速,但其脱氧产物Al2O3是不规则形状的夹杂物且性脆,恶化钢的疲劳性能,缩短钢的使用寿命,同时还会影响钢材的力学性能。如何减少脱氧过程产生的Al2O3夹杂是洁净钢冶炼的关键技术。
采用铝氧化钙复合脱氧,通过元素性质和组成的适当配合,在脱氧时可生成低熔点的液态铝氧复合氧化物,有利于Al2O3夹杂物的聚集长大、上浮和排出,降低脱氧产物活度从而使铝素的脱氧能力加强。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将铝粉和氧化钙粉由各自的喷枪喷吹出来后,与喷枪连接通入N2气喷吹进入钢包进行脱氧。这种脱氧方法铝粉和氧化钙粉混合不均匀,生成的液态铝氧化钙复合化合物率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铝粉与氧化钙粉充分混合均匀的钢水铝氧化钙复合脱氧剂的混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水铝氧化钙复合脱氧剂的混料装置,包括混料仓体和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混料仓体中心部位横向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两端由首端轴承、末端轴承及轴承座支撑,并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连接,在所述的转动轴上设有螺旋叶片,在混料仓体的上部左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的进料口上部设有与铝粉贮料罐和氧化钙粉贮料罐连通的混料斗,在混料仓体下部右侧设置有出料口,在所述的螺旋叶片上还设有N2气通气孔,N2气管插入混料仓体的一端内与混料仓体连通。
在所述的混料仓体内转动轴上还设有中间悬挂式轴承。
在所述的混料仓体的下部中间部位还设有中间出料口。
所述的螺旋叶片的倾角为35°。
所述的N2气通气孔的直径为2 mm ~1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铝粉和氧化钙粉喷吹过程中增加了混料装置,其混料装置的螺旋叶片使铝粉和氧化钙粉混合均匀,N2气从螺旋叶片上还设有N2气通气孔通入,使铝粉和氧化钙粉混合在混料装置中更充分地混合,均匀混合的铝粉与氧化钙粉后喷入钢包中后,使Al脱氧后易与CaO混合生成低熔点化合物,使其从钢液中排出,减少Al2O3夹杂的危害。达到降低钢中总氧含量且提高钢材纯净度的目的,进而改善钢材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睛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水铝氧化钙复合脱氧剂的混料装置,包括混料仓体5和驱动电机13,其特征在于:在混料仓体5中心部位横向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7的两端由首端轴承12、末端轴承8及轴承座支撑,并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14连接,在所述的转动轴上设有螺旋叶片4,所述的螺旋叶片的倾角为35°;本实用新型末端轴承8采用止推轴承,以承受作用在螺旋叶片上的轴向力。
本实用新型在混料仓体5的上部左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的进料口上部设有与铝粉贮料罐1和氧化钙粉贮料罐2连通的混料斗3,在混料仓体5下部右侧设置有出料口9,在所述的螺旋叶片4上还设有N2气通气孔14,N2气管11插入混料仓体5的一端内与混料仓体5连通,所述的N2气通气孔的直径为2 mm ~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科技大学,未经辽宁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10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