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整下料量的路面抛丸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4203.1 | 申请日: | 201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2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高涛;张雷;李振强;欧阳洲;李芳芳;申付志;陆娴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苏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1/08 | 分类号: | B24C1/08;B24C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整 料量 路面 抛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抛丸机,特别涉及一种可调整下料量的路面抛丸机。
背景技术
路面抛丸机是通过机械的方法把丸料以很高的速度和一定的角度抛射到工作表面上,让丸料冲击工作表面,然后在机器内部通过配套的吸尘器的气流清洗作用,将丸料和清理下来的杂质分别回收,并且使丸料可以再次利用的技术。机器配有除尘器,做到无尘、无污染施工,既提高效率,又保护环境。
公告号为“CN201346743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行走式自动回收抛丸机,这种抛丸机具有回收料分离效果好等特点,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下料量无法增大或减小,当路面的杂质比较多时,需要在该处路面停留更长时间,才能将路面清洗干净,因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整下嘹亮的路面抛丸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调整下料量的路面抛丸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中设置有储料仓,所述储料仓包括上开口和下开口,所述下开口中设置有形状与其匹配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供丸料通过的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通过转动经过第一过滤孔使第一过滤孔打开和闭合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二隔板的边缘沿其周向设置有齿盘,所述储料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隔板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上设置有与齿盘配合的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电机能够驱动齿轮转动,因为齿轮与齿盘互相配合,所以齿轮能够带动齿盘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隔板转动,通过转动第二隔板能够控制第一过滤孔和第二过滤孔的重合面积,进而控制单位时间内丸料通过额数量,重合的面积越大,丸料通过的数量越多,下料量越大,因此清洁的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过滤孔包括形状为扇形的三个,且沿第一隔板的周向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扇形的第一过滤孔,使第一过滤孔的面积能够达到最大,进而提高丸料的最大下料量。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板的下表面的中心处向内凹陷形成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开口处的侧壁向内延伸形成有限位部,所述第二隔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固定槽匹配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能够放置在固定槽中,同时限位部能够防止限位块从固定槽中掉落,进而便于将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贴合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板的下表面的边缘环绕设置有圆环状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截面的形状为T字形,所述第二隔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环形的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形状与转动槽匹配其截面也呈T字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转动块能够固定在T形的转动槽中,且转动槽沿第二隔板的圆周设置,因此当转动块能够在转动槽中转动,且能够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固定得更加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储料仓的内壁上设置有缓冲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下料过程中丸料不断与储料仓摩擦,会加剧储料仓的损坏,通过设置缓冲层能够减少丸料对储料仓的作用力,进而延长储料仓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层由海绵材料铺设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绵制成的缓冲层层不仅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还能减少丸料与储料仓接触产生的噪音,且由于海绵材料上多孔,较柔软,因此能对丸料起一定的清洁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电机能够驱动齿轮转动,因为齿轮与齿盘互相配合,所以齿轮能够带动齿盘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隔板转动,通过转动第二隔板能够控制第一过滤孔和第二过滤孔的重合面积,金额二控制单位时间内丸料通过额数量,重合的面积越大,丸料通过的数量越多,下料量越大,因此清洁的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储料仓的形状和位置;
图2是实施例中储料仓的剖视图,用于体现储料仓与电机的连接方式;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用于体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的位置关系;
图4是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第一过滤孔的位置和形状;
图5是第一隔板的剖视图,用于体现固定槽和转动槽的形状;
图6是第二隔板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齿盘的位置。
图中,1、机体;11、储料仓;12、上开口;13、下开口;2、第一隔板;21、第一过滤孔;22、第二隔板;23、第二过滤孔;24、齿盘;25、电机;26、齿轮;3、固定槽;31、限位部;32、限位块;4、转动槽;41、转动块;5、缓冲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苏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苏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42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