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4421.5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5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赖民杰;袁章平;陈志勇;饶丽华;李焱明;沈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18 | 分类号: | F01N1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声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声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沙滩车多采用拉簧吸收排气系统的振动,装配时需用非常大的拉力将弹簧拉长,极为费力;经过长时间振动造成弹簧衰退后会引起该部位密封不良,从而产生漏气。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消声器,以实现良好密封,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声器,以实现良好密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声器,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还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拉紧装置、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环形垫片、第一弹性装置,所述第一管体的连接端的端部设置有扩口段,所述扩口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管体的连接端的直径,所述第二管体的连接端插入所述扩口段中,所述环形垫片套设在所述第二管体上且位于所述扩口段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管体的连接端的外壁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在所述第一管体上,所述第二固定架固定在所述第二管体上,所述拉紧装置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架且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架的端部固定有所述第一压板且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架的端部固定有所述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弹性装置压缩在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一固定架之间。
优选的,上述的消声器还包括第二弹性装置,所述第二弹性装置压缩在所述第二压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架之间。
优选的,上述拉紧装置包括单头螺栓和螺母,所述第一压板所述单头螺栓的栓帽,所述第二压板为所述螺母。
优选的,上述第一弹性装置和所述第二弹性装置均套设在所述单头螺栓的栓体上。
优选的,上述拉紧装置包括双头螺栓和两个螺母,所述第一压板其中一个所述螺母,所述第二压板为另一个所述螺母。
优选的,上述第一弹性装置和所述第二弹性装置均套设在所述双头螺栓的栓体上。
优选的,上述环形垫片为弹性垫片。
优选的,上述环形垫片为橡胶垫片或者球形石墨密封层。
优选的,上述第一弹性装置和所述第二弹性装置均为弹簧。
优选的,上第一弹性装置和所述第二弹性装置各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弹性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一管体的轴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弹性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一管体的轴线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声器,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还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拉紧装置、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环形垫片、第一弹性装置,所述第一管体的连接端的端部设置有扩口段,所述扩口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管体的连接端的直径,所述第二管体的连接端插入所述扩口段中,所述环形垫片套设在所述第二管体上且位于所述扩口段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管体的连接端的外壁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在所述第一管体上,所述第二固定架固定在所述第二管体上,所述拉紧装置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架且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架的端部固定有所述第一压板且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架的端部固定有所述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弹性装置压缩在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一固定架之间。通过采用压紧的方式实现两根管体的连接处的密封,而不是采用拉簧的方式,当经过长时间振动造成第一弹性装置的弹性衰退后,只需要将拉紧装置进一步的缩短,加大第一弹性装置的弹性,即可实现良好密封,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采用拉簧时的弹簧衰退后会引起该部位密封不良,从而产生漏气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声器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声器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上图1和图2中:
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第一弹性装置3、第二弹性装置4、第一固定架5、第二固定架6、拉紧装置7、第一压板8、第二压板9、扩口段10、环形垫片11。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44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机(P1)
- 下一篇:手机(MOTO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