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扬声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7310.X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8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陈保明;黄玉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顺合丰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金卫文 |
地址: | 523777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扬声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由第一夹线单元与第二夹线单元直接夹制第一讯号引线与第二讯号引线,而达到易于施作、不需以胶体黏着及可夹制各种线径的讯号引线的功效的扬声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扬声器结构通常使用V型夹线柱来固定扬声器的讯号引线(如锦丝线),该V型夹线柱设于音箱的零部件上与该零部件射出成型。但因为塑料模具射出有其极限,因此,此类V型夹线柱仅适用于夹持0.3mm线径以上的讯号引线,若线径低于0.3mm以下的讯号引线,则不易固定,作业员必须将讯号引线活动式固定于夹线柱之后,再添加胶水来加以固定,造成作业上的不便。
因此,如何发明出一种扬声器结构,以使其可由第一夹线单元与第二夹线单元直接夹制第一讯号引线与第二讯号引线,而达到易于施作、不需以胶体黏着及可夹制各种线径的讯号引线的功效,将是本实用新型想要积极揭露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介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憾,发明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于是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进而研发出一种扬声器结构,以达到可由第一夹线单元与第二夹线单元直接夹制第一讯号引线与第二讯号引线,而达到易于施作、不需以胶体黏着及可夹制各种线径的讯号引线的功效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结构,其包含:壳体;设置于该壳体的发声单元,该发声单元具有第一讯号引线及第二讯号引线;设置于该壳体的导电单元,该导电单元电连接该第一讯号引线及该第二讯号引线;设置于该发声单元与该导电单元之间的第一夹线单元,该第一夹线单元具有相对向的第一夹片及第二夹片以夹制该第一讯号引线;以及设置于该发声单元与该导电单元之间的第二夹线单元,该第二夹线单元具有相对向的第三夹片及第四夹片以夹制该第二讯号引线。
上述的扬声器结构中,该第一夹片与该第三夹片设置于该壳体的上盖,该第二夹片与该第四夹片设置于该导电单元。
上述的扬声器结构中,该导电单元呈V形,该第二夹片与该第四夹片分别设置于该导电单元的两个端部。
上述的扬声器结构中,该第一夹片与该第三夹片设置于该壳体的上盖,该第二夹片与该第四夹片设置于该壳体的下盖。
上述的扬声器结构中,该第一夹片与该第三夹片设置于该壳体的上盖,该第二夹片与该第四夹片设置于该壳体的支架。
上述的扬声器结构中,该第一夹片、该第二夹片、该第三夹片及该第四夹片设置于该壳体的上盖。
上述的扬声器结构中,更包含第一引线架及第二引线架,该第一引线架设置于该发声单元与该第一夹线单元之间以设置该第一讯号引线,该第二引线架设置于该发声单元与该第二夹线单元之间以设置该第二讯号引线。
上述的扬声器结构中,该第一讯号引线具有锦丝线或具有相互连接的锦丝线及电线,该第二讯号引线具有锦丝线或具有相互连接的锦丝线及电线。
上述的扬声器结构中,该导电单元呈V形,该第一讯号引线及该第二讯号引线分别电连接该导电单元的两个侧部。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结构可由第一夹线单元与第二夹线单元直接夹制第一讯号引线与第二讯号引线,而达到易于施作、不需以胶体黏着及可夹制各种线径的讯号引线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扬声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发声单元组装于上盖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上盖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扬声器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壳体
11上盖
12下盖
13支架
14第一引线架
15第二引线架
2 发声单元
21第一讯号引线
22第二讯号引线
23发声面
3 导电单元
31第一导电片
311 第一内部讯号接点
312 第一外部讯号接点
32第二导电片
321 第二内部讯号接点
322 第二外部讯号接点
33座体
4 第一夹线单元
41第一夹片
42第二夹片
5 第二夹线单元
51第三夹片
52第四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于是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顺合丰电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顺合丰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73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