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色域LED侧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7791.4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9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高小平;戴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展捷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57 | 代理人: | 杨静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色域 led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色域LED侧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设备要进一步普及,必须要做到薄型化、轻量化,便于用户携带等。对于关键材料背光产业来说,高色域LED背光应该是背光技术发展的一个新趋势,自2008年以来,LED侧背光逐渐进入产业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液晶模组本身并不发光,背光模组光源的表现便决定了液晶显示设备的视觉感。随着液晶显示设备制造技术的提升,随着手机高色彩饱合度和OLED崛起的趋势下,背光模组在考量轻量化、薄型化、低耗能、高亮度、高色域、低成本及环保的要求下,为保持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 开发、设计新型的高色域背光技术,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也为背光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色域LED侧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色域LED侧背光模组,包括:胶架以及依次装于胶架的反射板、导光板、扩散板、下增光板、上增光板以及遮光胶,所述导光板下端面为光源的入射端,高色域LED通过焊接柔性线路板紧密贴合在入射端的下面,所述高色域LED为红/绿/蓝3色混合的LED发光芯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高色域LED的厚度大于导光板的厚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光板的入射端为端面厚度与高色域LED厚度一致的楔形斜面结构,所述楔形斜面结构朝向扩散板一侧凸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光板采用LCP材料制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通过侧面搭配高色域LED,在增加成本不多的前提下,来提高液晶显示设备的对比度和色彩饱和度,使其显示效果和显示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具有非常大的进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较佳实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设计的一种高色域LED侧背光模组,其主要包括:胶架1以及依次装在胶架1上的反射板2、导光板3、扩散板4、下增光板5、上增光板6以及遮光胶7。导光板3的下端面作为光源的入射端31,高色域LED8通过焊接柔性线路板9紧密贴合在入射端31的下面。
为了力争高亮化,导光板3都是配偏厚的高色域LED,但为了防止高色域LED厚度大于导光板接触面厚度时出现爆灯的问题,导光板3的入射端31设计为端面厚度与高色域LED8厚度一致的楔形斜面结构,此楔形斜面结构朝向扩散板4一侧凸出。
高色域LED使用的是红/绿/蓝3色混合的LED发光芯片,色彩非常鲜艳,色域覆盖率大约在NTSC92%-110%左右。色域覆盖率是衡量显示设备对真实物体颜色表现能力的主要指标,行业上多用NTSC标准来表示。一般来说,NTSC色域值越高,显示设备能够显示物体的颜色就越鲜艳,越接近真实物体的颜色。
导光板3优选采用LCP材料制造。
高色域LED通过与导光板的楔形入射端接触后,把高色域LED和FPC焊接形成的线光源射入导光板中形成面光源,再通过反射板、扩散板及两个增光板的作用,制成高色域超薄高亮LED侧背光源。本实用新型的高色域LED和导光板搭配,能够在背光源超薄的前提下,为显示设备提供高色彩饱和度并提高对比度,使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以及各种性能指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展捷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展捷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77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