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能耗的防爆铝电解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8084.7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6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李松涛;戴耀俊;李洪颜;吴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杰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9/08 | 分类号: | H01G9/08;H01G2/08;H01G2/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57 | 代理人: | 杨静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耗 防爆 铝电解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领域的零部件,特别是一种低能耗的防爆铝电解电容器。
背景技术
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市场经济及国民生产中的方方面面。现有的电容器,电容工作的电路环境复杂,有时电容过载还会出现电容爆炸的现象,如果电容中没有防爆结构,且在过载时无法及时断电,这样极易会造成对使用者的伤害,而当电容器爆炸后壳体常常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破损,导致电容器损坏,必须更换电容器,导致设备的维护成本极高;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对电容的容量要求越来越高,导致电容的能耗越来越高、发热量也越来越大,进一步加剧了电容的过载现象,严重影响了本领域进一步向前发展。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存的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能耗的防爆铝电解电容器,解决了现有电容器防爆性能差、能耗高、发热量大、电容寿命短等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能耗的防爆铝电解电容器,包括电容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电容壳体内部的电容芯子,所述电容壳体外部套设有防爆套管,所述防爆套管外部套设有电容套管,所述电容壳体为一具有上部开口的中空筒体,电容壳体的开口处配合设置有与电容壳体绝缘的电容顶盖,所述电容顶盖下部安装有抵靠到电容顶盖下壁面的防爆盖,所述电容顶盖上通过绝缘圈安装有两电容端子,所述防爆盖上通过绝缘圈安装有两个对应电容端子的防爆盖端子,其中第一个电容端子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有防爆片,所述防爆片的下端连接于第一个防爆盖端子上,第二个电容端子与第二个防爆盖端子之间连接有热敏开关,所述电容芯子由第一电解纸、正极箔、第二电解纸、第三电解纸、负极箔及第四电解纸依次堆叠并卷绕而成,所述正极箔、负极箔上分别连接有正极箔条和负极箔条,所述第一电解纸、第二电解纸、第三电解纸及第四电解纸的宽度相同,所述正极箔的宽度小于电解纸的宽度,所述负极箔的宽度大于电解纸的宽度,负极箔的下边沿由电容芯子的电解纸下边沿向下延伸出来,负极箔下边沿延伸出来的宽度为2-3mm,所述正极箔条及负极箔条分别连接到两个防爆盖端子的下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防爆片为紫铜防爆片,防爆片上开设横向槽、侧部V形槽和用于扣紧在防爆盖端子上的扣紧槽,所述横向槽为V形槽,横向槽与V形槽相交。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极箔和负极箔的表面均涂覆有导电聚合物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极箔的宽度比电解纸的宽度小4-6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极箔及负极箔的厚度为60-90μm,所述第一电解纸、第二电解纸、第三电解纸及第四电解纸的厚度均为50-70μ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容套管为绝缘套管,所述防爆套管为铝质套管,防爆套管上设置有竖向贯穿的散热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容壳体内侧壁涂覆有便于传导电容芯子热量的第一导热层,所述电容壳体与防爆套管之间设置有第二导热层,所述防爆套管与电容套管之间设置有第三导热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容顶盖与包括顶盖主板和由所述顶盖主板周沿向下延伸的顶盖侧板,所述顶盖侧板内套在电容壳体口部内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盖侧板上设置有一环形凹环,所述电容壳体内侧壁设置有一配合卡设在所述环形凹环处的环形内凸环,所述电容顶盖通过所述环形凹环与环形内凸环的配合结构实现紧固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容壳体上部外侧 壁设置有顶盖扣紧板,所述顶盖扣紧板为一直角折板,其一端铰接在电容壳体侧壁,另一端可沿着其铰接轴转动并将电容顶盖扣紧在电容壳体上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杰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杰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80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