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牌照安装座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8157.2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5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盛玉峰;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快星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10 | 分类号: | B60R13/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2 | 代理人: | 周辉,伍伦辰 |
地址: | 401122 重庆市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牌照 安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汽车牌照安装座。
背景技术
车牌主要是用于记录汽车登记号码、登记地区以及其他基本资料,通常悬挂在汽车的前后两端。不同国家对车牌的尺寸标准以及安装螺钉的位置都有不同的规定。随着全球汽车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产汽车销往海外。然而,在国内生产的汽车,通常在前保险杠上设计有车辆牌照安装位,并按照国内的牌照安装标准预留安装孔。如果要按照国外的牌照,需要额外设计前保险杠,增加保险杠的模具成本。
授权公告号为CN 202294603 U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记载了一种汽车牌照通用安装板,包括牌照安装板,所述牌照安装板为矩形板,所述矩形板上设有与国内车牌上的孔相匹配的上端孔,所述矩形板上设有与国外车牌上的孔相匹配的中间孔,所述矩形板上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该结构在一个牌照安装板上同时预留国内和国外牌照的安装孔,以适应国内和国外的车牌。但是,部分国家的牌照宽度较小,长度较长,采用上述通用安装板后,通用安装板无法被牌照遮挡,影响整车的美观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牌照安装座,可以避免前保险杠的重复开模,节省开模成本,便于针对车牌尺寸进行定制,有利于提高整车的美观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牌照安装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待安装牌照的外形尺寸相匹配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具有与待安装牌照的安装孔对应设置的定位孔;所述安装板的四周边缘沿厚度方向向一侧延伸形成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为安装时用于与汽车保险杠的前侧相贴合的安装侧;所述安装侧在竖向方向上的投影轮廓与汽车保险杠前侧在竖向方向上的投影轮廓相匹配,使得所述支撑板的安装侧贴合在汽车保险杠前侧时,所述安装板位于车辆正前方;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将其固定在汽车保险杠上的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位于所述安装板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
由于汽车保险杠的尺寸较大,重复开模费用较高,上述结构中,将牌照安装座单独设计,这样,对于同一车型,只需要针对出口国家的牌照标准,对牌照安装座进行开模生产,即可适用于出口国的牌照安装。由于牌照安装座的尺寸相对保险杠的尺寸小很多,开模费用也比较低,就可以避免汽车保险杠的二次开模,节省保险杠的开模费用。由于支撑板的一侧与安装板的四周衔接,另一侧与保险杠前侧匹配,使得牌照安装座与保险杠装配后的整体性更好,同时,牌照安装座是根据出口国家的牌照标准进行生产,使得汽车的外形更加美观,更能吸引消费者购买。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具有多个朝向所述支撑板所在侧凹陷的沉头孔,所述螺栓孔同轴设置在所述沉头孔的底部;所述支撑板的安装侧贴合在汽车保险杠前侧时,所述沉头孔与汽车保险杠前侧相贴合。
采用上述结构,使得牌照安装座与汽车保险杠的固定处能够相互贴合,减少了螺栓紧固时作用在牌照安装座或汽车保险杠上的拉应力,在增加连接紧固力的同时,还有利于保证二者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上还间隔设置有多个三角形的减重孔。
这样,可以减轻牌照安装座的总重量,有利于实现车辆的轻量化。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支撑板采用一体成型工艺注塑而成。
注塑成型开模成本较低,生产速度快、效率高,制品尺寸精确。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背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还铺设有弹性橡胶。
这样,牌照安装后,压缩弹性橡胶,使得牌照固定螺栓上始终承受轴向的力,可以防止牌照固定螺栓的退丝,提高连接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可以避免前保险杠的重复开模,节省开模成本,便于针对车牌尺寸进行定制,有利于提高整车的美观性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快星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快星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81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