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商用车车门裙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9862.4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87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平;刘杨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229 | 代理人: | 刘牧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商用 车车 门裙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商用车车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商用车车门裙板,具体适用于提高车门裙板强度。
背景技术
随着平地板驾驶室的广泛应用,驾驶室离地高度越来越高,驾驶室上车踏步级数也有所增加,由于车门是通用的,为了增加驾驶室美观性,这就需要车门下方增加裙板遮住踏步。裙板安装在车门上,并且裙板较长,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裙板容易发生振动。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203844585U,公开日为2014年9月24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车门裙板缓冲装置,包括车门裙板,车门裙板的外侧设置有金属踏板,金属踏板固定在上踏步护罩的外侧,所述车门裙板的外侧表面且正对着靠近金属踏板的位置安装有缓冲橡胶块,缓冲橡胶块上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通过螺钉与车门裙板的外侧表面相固定.虽然该实用新型能使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裙板的振动,但其仍存在以下缺陷:
1、该实用新型车门裙板的结构较为单薄,机械强度和减振性能较差。
2、该实用新型的缓冲橡胶块采用单螺栓固定,容易发生位移偏转,长期使用容易断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减振性能差、可靠性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减振性能优、可靠性高的商用车车门裙板。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商用车车门裙板,包括外板和内板,所述外板与内板粘接为一体;
所述内板上设置有一体结构的构造框,所述构造框的中部均匀分布有至少三个减振凸台。
所述构造框包括上边框、下边框、前边框和后边框,所述上边框分别通过前边框和后边框与下边框相连接,所述前边框与二级踏步的前挡板相配合,所述后边框与二级踏步的后挡板相配合。
所述减振凸台的顶部与上边框相连接,所述减振凸台的底部与下边框相连接。
所述下边框上设置有隔振块,所述隔振块通过至少两根螺栓与下边框固定连接,所述隔振块的端部与二级踏步的侧部压紧配合。
所述隔振块外部设置有隔振块固定架,所述隔振块的一端与隔振块固定架限位配合,所述隔振块的另一端与二级踏步的侧部压紧配合,所述隔振块固定架通过至少两根螺栓与下边框固定连接。
所述隔振块由弹性材料制造。
所述外板和内板均由玻璃钢材料制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商用车车门裙板中在内板上设置有构造框,构造框的结构根据踏步的结构调整,在减小踏步边框与裙板之间的间隙的同时,提高裙板的机械强度,有效降低裙板的振动。因此,本设计的车门裙板机械强度高,振动小。
2、本实用新型一种商用车车门裙板中在构造框内添加竖直方向的减振凸台,有效调节车门裙板的固有频率,降低裙板振动。因此,本设计的减振凸台能够有效调节车门裙板固有频率,降低裙板振动。
3、本实用新型一种商用车车门裙板中在下边框上设置隔振块,为隔振块提供足够安装空间的同时,利用至少两个的螺栓固定隔振块,提高了隔振块的安装可靠性有效防止隔振块发生位移失效,避免隔振块因固定不牢而断裂。因此,本设计的隔振块固定可靠,有效避免裙板因隔振块失效而发生剧烈振动。
4、本实用新型一种商用车车门裙板中车门裙板的内板和外板均采用玻璃钢制造,有效提高了车门造型的美观度,同时减轻了车门的重量。因此,本设计造型美观,质量较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图2中二级踏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隔振块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外板1、内板2、构造框3、上边框31、下边框32、前边框33、后边框34、减振凸台4、二级踏步5、前挡板51、后挡板52、隔振块6、隔振块固定架6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4,一种商用车车门裙板,包括外板1和内板2,所述外板1与内板2粘接为一体;
所述内板2上设置有一体结构的构造框3,所述构造框3的中部均匀分布有至少三个减振凸台4。
所述构造框3包括上边框31、下边框32、前边框33和后边框34,所述上边框31分别通过前边框33和后边框34与下边框32相连接,所述前边框33与二级踏步5的前挡板51相配合,所述后边框34与二级踏步5的后挡板52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98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