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固体菌剂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0613.7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1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赵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M1/38 | 分类号: | C12M1/38;C12M1/04;C12M1/02;A61L2/10;A61L9/2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002 | 代理人: | 许宗富,周秀梅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固体 制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生物菌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固体菌剂制备装置,该装置用于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背景技术
由于土壤受到污染后其中存在着较高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影响到土壤正常功能的实现,并通过土壤-植物-动物系统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长久以来人们就在寻求治理土壤污染的良好方法。土壤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技术来治理污染土壤的有效途径。
土壤生物修复,就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土壤中有害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的无机物或其他无害物质的过程。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而将微生物降解技术有意识地大规模地应用于受污染的土壤治理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应用于污水处理的微生物菌剂装置比较常见,但未见应用于土壤生物修复的微生物固体菌剂制备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固体菌剂制备装置,该装置具有灭菌、控温、搅拌和鼓风功能,能够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生物固体菌剂制备装置,该装置包括槽体、灭菌装置、控温装置、搅拌装置、鼓风装置和支撑装置,所述槽体由所述支撑装置进行支撑,槽体为顶部开口的方筒状结构,槽体的顶部设有上盖;槽体的内部设有灭菌装置、控温装置、搅拌装置;其中:所述灭菌装置为紫外灯,悬吊于槽体内所述上盖的下方空间;所述控温装置安装于槽体内侧壁的上部,用于保持槽体内温度恒定;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动力设备、传动杆和桨叶,所述传动杆安装于槽体的底部,传动杆由动力设备带动进行旋转动作,进而带动传动杆上的桨叶转动;所述鼓风装置安装于槽体下部空间,鼓风装置通过槽体底部开设的通风孔将外部空气输入槽体内。
所述槽体包括外壳、内胆以及绝热夹层;所述内胆为不锈钢材料,外壳采用冷轧板喷塑而成,内胆与外壳之间填充玻璃棉作为绝热夹层。所述槽体的顶部和前侧壁上都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为中空玻璃材质。
所述控温装置为恒温控制器。
所述搅拌装置中,传动杆为三个,传动杆垂直于槽体底部安装,每个传动杆上沿轴向设有2-3组桨叶,每组桨叶为两个,垂直安装于传动杆上。
所述鼓风装置包括鼓风机、无菌空气过滤器和通风管,鼓风机置于支撑装置的底板上,鼓风机通过通风管连接槽体底部的通风孔,通风管上设有无菌空气过滤器,鼓风机排出的空气经无菌空气过滤器杀菌后通过通风孔进入槽体内;在鼓风机与无菌空气过滤器之间的通风管上设有风量控制阀。所述通风管为PVC材质。
所述鼓风装置中,通风孔有4个,等间距置于槽体底部,且通风孔上设有筛网,防止菌剂经通风孔落入通风管。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和底板,支撑架的顶端与所述槽体的底部相连接,支撑架的底端固定在底板上。所述支撑架由钢板和槽钢焊接而成,底板为PVC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固体菌剂制备装置,具有灭菌、控温、搅拌和鼓风功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为微生物固体菌剂的制备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槽体,2为内胆,3为外壳,4为玻璃棉,5为第一观察窗,6为第二观察窗,7为紫外灯,8为恒温控制器,9为动力设备,10为传动杆,11为上盖,12为桨叶,13为底板,14为鼓风机,15为无菌空气过滤器,16为通风管,17为风量控制阀,18为通风孔,19为筛网,20为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微生物固体菌剂制备装置,包括槽体1、灭菌装置、控温装置、搅拌装置、鼓风装置和支撑装置,其中槽体1包括内胆2、外壳3、玻璃棉4、第一观察窗5、第二观察窗6和上盖11;灭菌装置包括紫外灯7;控温装置包括恒温控制器8;搅拌装置包括动力设备9、传动杆10、桨叶12;鼓风装置包括鼓风机14、无菌空气过滤器15、通风管16、风量控制阀17、通风孔18、筛网19;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20和底板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06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