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箱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0772.7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1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开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5/035 | 分类号: | B60K15/035;F16K17/19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刘路尧,逄京喜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箱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油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箱总成。
背景技术
油箱总成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储油和供油装置,必须具备箱内的油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中燃料要利用高位差及汽油本身负压源源不断地注入发动机燃烧室,其中,需要燃料油箱与大气保持连通。当油箱内气压突然过大时,需确保其能及时进行泄压,以使得其与大气气压相等。
现有技术中,对于油箱内气压突变时泄压往往采用通气阀实现,现有的通气阀只有一排气口,泄压完成后,无法确保其与大气压相等,泄压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通气阀只有一排气口,泄压完成后,无法确保其与大气压相等,泄压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箱总成,包括油箱本体和固定在所述油箱本体顶部的通气阀,所述通气阀包括:阀盖,在所述阀盖上开设有通气口,在所述阀盖内设有弹簧和堵块;阀体,其安装在阀盖底部,所述阀体包括密封圈、罩体、浮芯;所述密封圈安装在罩体的顶部,所述密封圈的中部开设有连接通道;所述浮芯滑动的安装在所述罩体内;所述堵块通过弹簧压紧在所述连接通道的顶部;所述浮芯内设有上下相通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正对连接通道的底部设置,所述排气通道内安装有调节弹簧;所述罩体的侧壁底部横向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排气通道相连;所述罩体的侧壁顶部横向的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通气口相连;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二者中的一者被所述浮芯封堵,另一者开启;底盖,所述底盖安装在所述罩体的底端,所述调节弹簧安装在所述底盖与所述浮芯间。
优选地,所述堵块与所述连接通道的接触面为球面。
优选地,还包括设在所述连接通道内的调压阀,所述调压阀设在所述阀体的顶部;所述调压阀包括:调压腔和设在所述调压腔内的驱动弹簧和橡皮塞;所述调压腔具有与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所述底部开口与所述连接通道相连通;所述橡皮塞通过驱动弹簧压紧在所述底部开口处。
优选地,所述调节弹簧与所述连接通道配合并套于所述调压腔的外围。
优选地,所述阀盖的底部与一水平设置的固定板相连,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油箱本体上的法兰盘;所述固定板安装在所述法兰盘上,所述阀体从所述法兰盘中部伸入所述油箱本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本方案通过通气阀的采用,有效的防止了油箱内油压过大导致油液外泄的情况产生,同时,通过设置进气口使得内外压差相等,泄压效果好,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气阀的内部剖视图。
图2为进气时通气阀内气体的流向示意图。
图3为排气时通气阀内气体的流向示意图。
图4为通气阀在油箱本体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通气阀安装处的剖视图。
本实施例图中:1-油箱本体2-通气阀21-阀盖211-通气口212-弹簧213-堵块214-固定板22-阀体222-密封圈223-罩体224-阀体225-调节弹簧226-排气口227-进气口228-驱动弹簧229-橡皮塞23-底盖3-法兰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到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箱总成,包括油箱本体1和固定在油箱本体1顶部的通气阀2,其中,通气阀2在本方案中具体包括:
阀盖21,在阀盖21上开设有通气口211,通气口211与大气相通,在阀盖内设有弹簧212和堵块213。
阀体22,其与阀盖12的底部相连,阀体22包括密封圈222、罩体223、浮芯224,其中密封圈222安装在罩体的顶部,起到密封的作用,密封圈222的中部开设有连接通道,浮芯224滑动的安装在罩体223内,堵块213通过弹簧212压紧在连接通道的顶部;浮芯224内设有上下相通的排气通道,排气通道正对连接通道的底部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07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组网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锁具承载展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