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电动胸/腹腔抽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1559.8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55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田东;程良;周瑜;施贵冬;付茂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南充聚力三新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51207 | 代理人: | 许祥述 |
地址: | 63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电动 腹腔 抽液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医用电动胸/腹腔抽液器。
背景技术
在临床工作中,临床医务工作者常会遇到大量需要进行胸/腹腔抽液治疗的病人。目前,此操作流程是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局部浸润麻醉,穿刺进针。术者固定穿刺针头位置,由助手将50ml空针管连接于穿刺针橡胶管,开始抽液。由于空针管容量有限,仅50ml,在抽液过程中需要反复断开空针管与穿刺针橡胶管,排尽空针管中的穿刺液。传统的胸/腹腔穿刺抽液过程存在如下弊端:①单人操作难以保证安全,需要助手协助。②抽液过程中反复断开空针管与穿刺针橡胶管,排尽穿刺液,步骤较繁琐,效率低,并且难以规范,在行胸腔穿刺抽液时,因胸膜腔有一定的负压,助手配合不当有可能发生医源性气胸。以上问题一旦出现,必然给患者带来痛苦,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可能引起医患纠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动胸/腹腔抽液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包括微型电动抽气泵、盛液瓶、穿刺针及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微型电动抽气泵进气口通过连接管穿过封闭的盛液瓶盖与封闭的盛液瓶腔上部相连,引流管一端穿过封闭的盛液瓶盖与盛液腔中上部相连,另一端与穿刺针座相连。
所说的微型抽气泵为能控制流量的智能电动抽气泵。
为保证抽液平缓进行,必要时在微型抽气泵与盛液瓶间增设一封闭的通气中间腔,封闭通气中间腔内设有橡胶球管,橡胶球管设有贯通缝,橡胶球管的进气口与封闭盛液瓶出气口相连,封闭的通气中间腔出气口与电动抽气泵进气口相连。
使用时,按常规操作步骤选取穿刺点,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打开与微型抽气泵,调节抽液速率,然后打开夹闭引流管的夹子,抽吸过程开始。伴随瓶内气压的降低,积液不断进入盛液瓶,直到完成整个抽液过程,关闭吸引机,操作结束。该操作步骤简单易行,操作风险降低,单人操作也可安全进行,极大的简化了胸/腹腔抽液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操作便于规范,不会出现医源性气胸,且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微型电动抽气泵1、盛液瓶7、穿刺针9及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微型电动抽气泵进气口通过连接管5与穿过封闭的盛液瓶盖6与封闭的盛液瓶腔上部相连,引流管8一端穿过封闭的盛液瓶盖与盛液腔中上部相连,另一端与穿刺针座相连。所说的微型抽气泵为智能控制流量的智能电动抽气泵,如ANB型带流量控制的真空泵。必要时在微型抽气泵与盛液瓶间增设一封闭的通气中间腔2,封闭的通气中间腔内设有橡胶球管3,橡胶球管设有贯通缝4,贯通缝不能长于0.5cm,否则在封闭通气中间腔气压大于橡胶球管腔气压时,不能封闭,橡胶球管的进气口与封闭盛液瓶出气口相连,封闭的通气中间腔出气口与电动抽气泵进气口相连。所说的橡胶球管在抽气泵抽气时,与抽气泵相连接的封闭中间腔形成负压,橡胶球管内气体压强大于封闭的中间通气中间腔内压强,气体进入封闭的中间通气腔。抽气过程结束,中间通气腔内气体压强大于橡胶球内压强,橡胶球的贯通缝被压闭,气体不能反流入中间通气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未经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15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可冲洗封闭负压引流装置
- 下一篇:用于颅内血肿清除的双腔清除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