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锅炉的高频声波吹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1834.6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6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晨;张举;黄开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电慧能国际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3/02 | 分类号: | F23J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52 | 代理人: | 华冰,王雪静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锅炉 高频 声波 吹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锅炉的高频声波吹灰器。
背景技术
在各种锅炉设备中(包括电站锅炉和工业锅炉、燃煤锅炉和燃油锅炉)其炉膛和烟道内的各换热器表面上,几乎毫不例外地出现积灰和结渣现象,灰、渣的积结降低了锅炉的热效率,严重时还会影响到锅炉等设备的安全运行,被迫停炉进行人工清焦除渣,从而降低了锅炉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增强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甚至发生人员伤亡事故。面对这一长期普遍存在于各种锅炉中的老大难问题,国内外相继研制开发了多种锅炉吹灰器。
在 60年代末,瑞典STAL-LAVAL公司的Mats Olsson博士首创了用声波清除锅炉烟道内积灰的技术,并于1982年末取得美国专利,其特点是:(1)以压缩空气作为声波的能源,利用弹性金属膜片自激振荡和谐振腔内产生谐振的原理,把压缩空气势能转换成声能,送入烟道,以达到清灰目的。(2)整个系统在设计安装完成后只能按照某一固定的频率工作, 其工作频率在300-600Hz之间,声压级为125-140dB。(3)声波发生装置的体积较大,约为(400-500)×(600-1000)mm。(4)有效工作温区约为150-450℃,仅限于在锅炉的省煤器后部烟道范围内使用。
因此,如何提高锅炉吹灰器的适用范围,是本领域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锅炉的高频声波吹灰器,该吹灰器改变已有的声波吹灰器的结构,其结构合理,安装拆卸方便,大大提高了锅炉换热器管道中的除灰效果,提高了锅炉效率,保证锅炉的安全运行,并达到锅炉节能、降耗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锅炉的高频声波吹灰器,包括共振帽、中心杆、导流盘及气流罩;所述共振帽一端敞口另一端封闭;所述气流罩为两端敞口的环形中空结构,并且一端为进气口,另一端为出气口;在所述进气口端具有管路连接部,所述管路连接部带有内螺纹;所述中心杆一端伸入所述共振帽内的底面并与所述共振帽内壁形成环绕所述中心杆的环形共振腔,所述中心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气流罩的内部,并与所述导流盘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盘上沿轴向开设有多个导流孔,所述导流盘与所述气流罩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中心杆与所述气流罩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缝隙,所述环形缝隙位于所述气流罩的所述出气口端;所述中心杆与所述气流罩及所述导流盘之间形成环形混气室;所述共振帽、所述中心杆、所述导流盘及所述气流罩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共振帽的封闭端的顶端设有多边形凸起。
优选的,所述共振帽的敞口端的端部与所述气流罩的所述出气口端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5-40mm。
优选的,所述中心杆与所述气流罩形成的所述环形缝隙的大小为0.5-6mm。
优选的,所述共振帽的内壁及所述气流罩的内壁均为圆筒形结构且内径相同,并且二者为同轴线。
优选的,所述中心杆具有一锥形面,所述锥形面位于所述气流罩内部并与所述气流罩及所述导流盘之间形成所述环形混气室,所述锥形面的锥形角为20°-140°。
优选的,所述导流盘为圆盘形,其轴线与所述气流罩内壁的轴线重合,所述导流盘上的所述导流孔沿周向均布设置。
优选的,所述导流孔为8-16个。
优选的,所述共振帽内壁的直径D与所述中心杆伸入所述共振帽内的部分的直径d的比例为:D:d=1:0.3-0.6 。
优选的,所述共振腔的底部为圆弧面,圆弧半径R与所述共振帽内壁的直径D的比例为:D:R=1:0.2-0.4 。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锅炉的高频声波吹灰器,包括共振帽、中心杆、导流盘及气流罩,且为一体成型结构,无须机械加工,这样能够保证吹灰器气流腔体几何形状及功能要求,并且采用一体成型的整体式结构可以大大提高吹灰器的耐高温性能。
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频声波吹灰器其气流罩进气口端带有管路连接部,并且带有内螺纹,可以方便的进行管路连接,而传统中的安装方式为采用密封圈或者焊接的方式,无法进行拆卸。在共振帽的顶部带有多边形凸起,可以方便操作人员使用扳手进行卡紧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电慧能国际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电慧能国际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18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质锅炉除尘装置
- 下一篇:防腐衬里及烟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