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冰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2152.7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6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蔡训儒;吴园;胡海梅;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1/02 | 分类号: | F25D11/02;F25D23/06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6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功能 冰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储存食品的冰箱。
背景技术
冰箱是一种保持恒定低温的制冷设备,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用于低温保藏食物或其他物品的家电。现有的冰箱大都不具备蓄冷功能,如遇长时间停电的状况,冰箱内无法保持低温环境,易引起储存的食品变质变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些厂家在冰箱冷冻室内配备袋装或罐装蓄冷剂,能在冰箱断电后一定程度地延缓箱内温度回升的速度,但仍无法较好地解决冰箱冷藏室温度回升依旧较快的问题。同时,蓄冷剂占用了冰箱大量的有效容积,导致冰箱的冷量利用率降低。除此之外,冰箱内储存的食物种类、量及摆放位置等因素会导致冰箱内温度不均匀,也不利于食品的保鲜。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冰箱,以克服现有冰箱不具备蓄冷功能,遇长时间停电易导致储存的食品变质变味的问题,在冰箱内配备蓄冷剂蓄冷效果不理想,且占用冰箱有效容积,导致冰箱的冷量利用率降低的问题和冰箱内温度不均匀,不利于食品保鲜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冰箱,内衬设于保温层内,所述内衬与保温层之间设凝胶蓄冷剂层;所述内衬为空心腔体结构,数量为两个,两个内衬内腔分别为冷藏室和冷冻室。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外侧面均布设低温传热管,所述凝胶蓄冷剂层黏贴于内衬外侧面,与内衬外侧面和低温传热管外侧壁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低温传热管的直径为5~20mm,导热系数不小于1×107W/m·℃,所述低温传热管为密封管,内部真空,真空度不大于10Pa。
进一步的,所述低温传热管为圆柱状或扁平状。
进一步的,所述凝胶蓄冷剂层外表面设铝箔胶带,所述铝箔胶带覆盖整个凝胶蓄冷剂层。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的材质满足食品级要求,为不锈钢、铝、PCM三者中任意一种或任意两者的组合,所述内衬侧壁的厚度为0.2~1.2mm。
进一步的,所述凝胶蓄冷剂层的材质为凝胶蓄冷剂,其相变温度为0~-24℃,厚度为8~15mm。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冰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保温层和内衬之间设凝胶蓄冷剂层,在不占用冰箱有效容积的前提下,使冰箱具有蓄冷功能,避免长时间停电导致食品变质变味,且不导致冰箱冷量利用率降低;
2、低温传热管具有优良的传导性能,可以实现瞬时传热,将传统的单面送冷变成多面同时送冷,从而使得冰箱内温度极其均匀,冰箱内任意两点的温差不超过1℃,不仅有利于食品的保险,还能降低冰箱的能耗;
3、通过金属材质的内衬、凝胶蓄冷剂层和保温层三者的组合作用,实现超长蓄冷的功能,冰箱断电后,冷冻室可将温度维持在-5℃以下,且不少于96h,冷藏室可将温度维持在5℃以下,且不少于48h。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低温传热管的布置图。
图中:
1、铝箔胶带,2、凝胶蓄冷剂,4、内衬,5、低温传热管,6、冷藏室,7、冷冻室,8、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其结构关系为:内衬4设于保温层8内,内衬4与保温层8之间设凝胶蓄冷剂层2;内衬4为空心腔体结构,数量为两个,两个内衬4内腔分别为冷藏室6和冷冻室7。
优选的,内衬4外侧面均布设低温传热管5,凝胶蓄冷剂层2黏贴于内衬4外侧面,与内衬4外侧面和低温传热管5外侧壁紧密贴合。
优选的,低温传热管5的直径为5~20mm,导热系数不小于1×107W/m·℃,低温传热管5为密封管,内部真空,真空度不大于10Pa。
优选的,低温传热管5为圆柱状或扁平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21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