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陶瓷填料模块、蓄热式氧化炉及废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2698.2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6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何群伟;李良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克兰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F23J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韩赛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填料 模块 蓄热 氧化 废气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瓷填料模块、蓄热式氧化炉及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蓄热式热力氧化炉(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简称 RTO,是一种高效有机废气处理设备,其具有热效率高(≥95%)、运行成本低、能处理大风量低浓度废气等特点,浓度稍高时,还可进行二次余热回收。RTO的主要部件之一是陶瓷填料,这种具有许多微孔的材料一方面要满足废气通过要求,另一方面要发挥热量收集作用,微孔越多、尺寸越小,则表面积越大、蓄热越多,由此却造成废气流动阻力越大,越往下走越容易发生微孔堵塞。因此在生产这类材料时往往会考虑微孔数量、大小对风量和蓄热量等所带来的影响。
申请号为200720126497.7、名称为“一种带有加强筋和“T”型齿的规整陶瓷填料”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陶瓷填料,这种陶瓷填料的缺点是:1.由于具有足够大的孔道,因此整体的承载能力不好,不适合层叠安装的要求。2.孔道截面为方形,表面积小,蓄热能力差。3.由于孔道的形状不规律,在生产不同尺寸的陶瓷填料时,需要重新设计模具,因此加工难度也较大,造价也就高。目前,随着陶瓷填料的发展改良,这种大的方孔结构的陶瓷填料早已位于淘汰的边缘,取而代之的是蜂窝陶瓷填料。
申请号为201420136378.X、名称为“一种分层式蜂窝陶瓷”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蜂窝陶瓷,其通过在相互堆叠的蜂窝陶瓷之间设置垫片层以实现气流二次分布,从而防止堵塞情况发生,但是在安装时,必须令垫片层的开孔与蜂窝陶瓷的开孔对齐,否则会出现孔交错而令气体通过面积减小而造成堵塞问题。可见这类蜂窝陶瓷在安装时具备较高的安装要求。
综上所述,现有的陶瓷填料的结构均不理想,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更加合理的陶瓷填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陶瓷填料模块、蓄热式氧化炉及废气处理装置,具备更好的蓄热能力,并且能够防止因为堵塞而带来的流动阻力增加的问题,同时还具备生产工艺简单,造价低廉,便于安装等优点。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陶瓷填料模块,包括至少一个陶瓷填料本体,陶瓷填料本体形成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具有若干贯通至表面的通孔;
陶瓷填料本体还具有突出于第一表面的突出部和凹陷于第二表面的凹陷部;
突出部形成有一平行于第一表面的端面,凹陷部形成有一平行于第二表面的槽面;至少部分通孔的一端贯通至端面,另一端贯通至槽面;
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端面和槽面均形成有若干能够连通相邻两个通孔端部的第一通槽;
相邻两个陶瓷填料本体能够通过突出部和凹陷部定位安装。
进一步地,陶瓷填料本体内还具有若干能够连通相邻两个通孔中部的第二通槽。
进一步地,通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正六边形;第一通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或方形;第二通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方形。
进一步地,通孔的孔径自其中部向其端部方向逐渐增大从而形成沙漏状结构,且通孔端部的孔径为其中部孔径的1.1~1.3倍。
进一步地,突出部为以其端面为拉伸面的拉伸体,凹陷部为以其槽面为拉伸面的拉伸体槽;端面和槽面均为正方形面。
进一步地,通孔的排列方式为矩形阵列方式或纵横交错方式。
进一步地,陶瓷填料本体为以表面为拉伸面的拉伸体,表面为正方形面。
进一步地,陶瓷填料本体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或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或两者的结合;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表面,第二方向平行于第一表面。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蓄热式氧化炉,包括至少两个蓄热室,蓄热室中设置有上述陶瓷填料模块。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包括风机、蓄热式氧化炉和换热器;蓄热式氧化炉采用上述蓄热式氧化炉。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具备更好的蓄热能力,并且能够防止因为堵塞而带来的流动阻力增加的问题,同时还具备生产工艺简单,造价低廉,便于安装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一个陶瓷填料本体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立体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陶瓷填料本体的结构俯视图;
图5为图1中陶瓷填料本体的结构前视图;
图6为图5中A-A向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克兰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克兰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26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