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建筑标高砼块的批量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3099.2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3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卫平;崔捷;李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087 | 分类号: | B28B1/087;B28B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0 | 代理人: | 王记明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建筑 标高 批量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的楼板标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标高砼块的批量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是指在现场依照设计位置,进行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经养护、拆模板而制作的楼板。楼面养护与拆模要求:
1、跨度在8米以上的混凝土强度为≥100%,8米及8米以下≥75%方可拆模;砼强度≥1.2MPa时楼面方可上人及施工。(一般在浇灌后24小时强度可达≥1.2MPa,春、夏、秋正常养护下7~9天;冬天在正常养护下10~15天能够拆模)。
2、在正常保养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次;每次要确保楼面有11~16分钟的积水。
3、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所以,楼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般宜≥24小时)必须获得保证,如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
4、待楼板强度达到75%以上方可拆模。
施工工艺流程:放线,铲除墙皮、钻孔、清孔、模板制立安装、配胶、灌胶、插筋钢筋制作绑扎、浇灌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除模板、竣工清理。
目前的楼板现浇工艺比较成熟,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楼板的标高控制一直是个难题,目前的标高是通过标高块来控制的,采用长方体状的标高快,标高块通常采用砂浆制成,使用时将标高块放置在楼板上,并进行绑扎,固定后的标高块由于绑扎的不牢固等原因经常会出现倾倒的问题,是的标高块并没有起到标高的标定作用,而且,长方体状的标高块也经常出现折断的现象,其成品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标高砼块的批量成型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制造的标高块存在容易折断、成品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建筑标高砼块的批量成型装置,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夹板,在夹板相向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半圆柱型的环板,环板在两根夹板之间配对构成圆柱形的模具,在每根夹板的底部均垂直设置有与环板异侧的铺板,两根夹板通过至少两组配对的螺栓与螺母连接。申请人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发现,长方体条状的标高快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折断,经过分析发现,其原因是由于长方体状的结构使得其存在薄弱处:即其内部各处的应力并不相同,导致在其一个方向上容易被折断,同时,由于通常的条状标高快是采用大的混凝土块切割而成,或者采用小的长方体模具浇筑而成,采用切割方式形成的标高块,在切割过程中由于内部应力的改变,很容易出现断裂、裂缝的现象,造成后续的断裂;而小的长方体模具容易形成振捣不到位内部空鼓的现象,而且在拆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边角损毁的现象,根据这些发现,申请人做了反复的研究和实验,制造出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两个半圆柱形的环板配合构成一个圆筒状的模具,如此生产出来的标高块为圆柱形,圆柱形的标高快,其对称性更高,在径向的各处应力均匀,不易造成断裂,经实验测试,长条形标高块断裂的概率为30%左右,而采用圆柱形的模具,其断裂的概率为3~5%;而且,采用圆柱形模具,其表面的棱角处减少了,也降低了表面缺失、内部空鼓的概率,标高块的完整性大大提高;将一个圆柱形模具的两个环板分别焊接在两个夹板上,使用时,通过配套的螺栓和螺母将两个夹板连接固定,环板配对形成圆柱形的模具,通过在夹板底部设置向外延伸且与夹板垂直的铺板,加大了模具底部的宽度,对于后续的振捣工序和对滴底部的成型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还包括一个位于铺板下方的活动底座,活动底座上设置有限位结构,铺板可以在限位结构内自由移动。进一步讲,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标高块振捣不充分容易造成内部空鼓的缺陷,现有的模具其底部和侧壁是不发生相对移动的,其振捣是利用外部的碰撞或者是振动棒实现的,本实用新型通过给模具增设一个活动底座,使得底座可以在平面上小范围的移动,实现模具底部和模具侧壁的相对移动,在振捣过程中,底部与侧壁的相对移动可以更好的进行排气、夯实,形成完整的标高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30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运行的监测装置及其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水泥震动台防溅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