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细气泡发生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4200.6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76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陈东海;耿为干;葛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市知产创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3/04 | 分类号: | B01F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68 安徽省淮***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细 气泡 发生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泡发生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适用于产生微气泡、纳米气泡等微细气泡的装置,即一种微细气泡发生机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含有微细气泡的(毫米、微米、纳米尺寸的气泡)的气液混合流体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各个行业和人类的生产生活领域。
在水中形成的气泡根据其尺寸而分类成毫米气泡或微气泡(进一步而言,为微纳米气泡以及纳米气泡等)。毫米气泡是某种程度上的巨大的气泡,且在水中迅速地上升而最终在水面破裂消失。与此相对,直径为50μm以下的气泡具有如下特殊的性质,即由于微细所以在水中的停留时间长,由于气体的溶解能力优异所以在水中进一步缩小,进而在水中消失(完全溶解),通常将上述直径在50μm以下的气泡称为微气泡,对直径更小的微纳米气泡(直径为10nm以上且小于1μm)以及纳米气泡(直径小于10nm)称为微细气泡。
现有技术的微细气泡产生装置不足以产生充足量的气泡且由于微细气泡产生装置结构比较复杂,很难达到所需要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复杂的气液混合机构也能够产生充足量的气泡,利用气液混合流体在管道中的压力变化将气液混合流体中的空气析出,进而能够使微细气泡或微纳米气泡产生量提高至已知技术所无法实现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微细气泡发生机构,所述微细气泡发生机构装置包括:中部贯通的圆筒,冲突部,支撑轴;所述中部贯通的圆筒一端为流体流入口,另一端为流体流出口;所述冲突部由五个大小相同的球体构成,所述五个大小相同的球体通过支撑轴呈前二后三的排列方式设置在圆筒内。
所述冲突部的五个大小相同的球体中,后排三个球体等距设置在圆筒内壁间,前排两个球体分别设置在后排三个球体之间间距中心点的前方;所述五个大小相同的球体球心之间的连线所在的面垂直于圆筒轴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微细气泡发生机构,所述微细气泡发生机构包括:中部贯通的圆筒,冲突部,支撑轴;所述中部贯通的圆筒一端为流体流入口,另一端为流体流出口;所述冲突部设置六个大小相同的球体,所述六个大小相同的球体通过支撑轴呈前一中二后三的排列方式设置在圆筒内;
所述冲突部的六个大小相同的球体中,后排三个球体等距设置在圆筒内壁间,中间两个球体分别设置在后排三个球体之间间距中心点的前方,前排的一个球体设置在中间两个球体之间间距中心点的前方;所述六个大小相同的球体球心之间的连线所在的面垂直于圆筒轴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且能产生大量的微气泡。
2、本实用新型利用巧妙的排列组合,有效解决了微气泡相对较大及气泡浓度低的难题。
3、本实用新型应用领域广,可广泛应用于洗浴、水净化、医疗器械消毒、清洗蔬菜瓜果、清洗碗碟等方面。
附图说明
通过接下来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其他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个球体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个球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个球体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个球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细气泡发生机构,所述微细气泡发生机构包括:中部贯通的圆筒1,冲突部2,支撑轴3;所述中部贯通的圆筒1一端为流体流入口,另一端为流体流出口;所述冲突部2由五个大小相同的球体构成,所述五个大小相同的球体通过支撑轴3呈前二后三的排列方式设置在圆筒1内。
所述冲突部2的五个大小相同的球体中,后排三个球体等距设置在圆筒1内壁间,前排两个球体分别设置在后排三个球体之间间距中心点的前方;所述五个大小相同的球体球心之间的连线所在的面垂直于圆筒1轴线。
如图3-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微细气泡发生机构,所述微细气泡发生机构包括:中部贯通的圆筒4,冲突部5,支撑轴6;所述中部贯通的圆筒4一端为流体流入口,另一端为流体流出口;所述冲突部5由六个大小相同的球体构成,所述六个大小相同的球体通过支撑轴6呈前一中二后三的排列方式设置在圆筒4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市知产创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淮南市知产创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42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稀土溶解罐
- 下一篇:一种螺纹立柱式微细气泡产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