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上漂浮的光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5717.7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2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大英;邓合群;郭成龙;杨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铂阳顶荣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10/40 | 分类号: | H02S10/40;H02S2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周放,江怀勤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上 漂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框光伏组件的水上安装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水上漂浮的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各类光伏组件实际运行中会受到PID(电势诱导功率衰减)的影响,部分薄膜光伏组件同时会受到TCO(透明导电极)腐蚀的影响。组件发生PID或TCO腐蚀与所处环境有很大关系,潮湿和高温环境下会加速故障的出现。对于水上漂浮的光伏系统紧邻水面,湿度大,容易产生上述问题。
现有技术中的水上漂浮的光伏系统中,光伏组件有的带有金属边框有的则没有边框,对于带有金属边框的光伏组件,使用金属或塑料夹具,对各种受力带来的应力有较好的吸收作用。但是,现有的塑料夹具精度很难达到安装要求,使用金属夹具则会在组件TCO层一侧构成潜在的漏电流通道。
对于无框光伏组件,使用夹具安装,则会产生受力集中,复杂环境下容易导致组件的非钢化玻璃破裂,继而造成绝缘失效,加速组件PID或TCO腐蚀发生。
现有技术中,解决光伏组件PID或TCO腐蚀的方式之一是在直流侧进行负极接地,直接的负极接地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多年运行中导致对地绝缘失效,引发触电、电弧、火灾等安全事故,而且光伏组件长期处于正偏压状态对于组件发电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另一种方式在逆变器侧增加防PID模块,夜间加反向电压恢复,但无法解决薄膜组件TCO腐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上漂浮的光伏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PID或TCO腐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上漂浮的光伏系统,其中,包括:
漂浮在水面上的浮箱;
浮箱凸起,固定设置在所述浮箱的顶面上;
无框光伏组件,固定在所述浮箱凸起上;
限位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浮箱的顶面上,并沿所述光伏组件的周向分布。
如上所述的水上漂浮的光伏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浮箱的顶面为斜面。
如上所述的水上漂浮的光伏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浮箱凸起与所述浮箱为一体成型。
如上所述的水上漂浮的光伏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光伏组件粘接在所述浮箱凸起上。
如上所述的水上漂浮的光伏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光伏组件通过胶带或结构胶粘接在所述浮箱凸起上。
如上所述的水上漂浮的光伏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光伏组件为矩形块状,所述限位件包括左限位件、右限位件、顶部限位件和底部限位件,所述左限位件、右限位件、顶部限位件和底部限位件分别位于所述光伏组件的四周。
如上所述的水上漂浮的光伏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限位件为板筋状,各所述限位件的顶部均设置有朝向所述光伏组件伸出的限位凸起。
如上所述的水上漂浮的光伏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限位件朝向所述光伏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垫。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上漂浮的光伏系统,通过将光伏组件固定在浮箱凸起上,同时利用限位件对光伏组件的四周进行限位,实现了无框光伏组件的固定,避免了金属件接触光伏组件,抑制了光伏组件在高湿环境下发生PID和TCO腐蚀的风险。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上漂浮的光伏系统,其光伏组件受力更均衡,降低了应力集中导致的非钢化玻璃破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上漂浮的光伏系统的结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向剖视图;
图4为图2中的C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的D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浮箱 2-浮箱凸起 3-光伏组件 4-左限位件 5-右限位件 6-顶部限位件7-底部限位件 8-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上漂浮的光伏系统的结构俯视图,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图3为图1中B-B向剖视图,图4为图2中的C处放大图,图5为图2中的D处放大图。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上漂浮的光伏系统,包括浮箱1、浮箱凸起2、光伏组件3和限位件,光伏组件3为无框光伏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铂阳顶荣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铂阳顶荣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57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