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电池液冷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7027.5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1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武文杰;夏顺礼;赵久志;张宝鑫;李华;宋浩鹏;刘平;徐爱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67;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周放,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电池 液冷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电池液冷管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能源的不断消耗,温室效应及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在这种背景下,电动汽车研发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电动汽车对电池性能提升要求进一步提升。伴随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发展,电池产热问题更加突出。
市场上的纯电动汽车电池组容量较大,续驶里程较长,能够满足短途代步需求,同时磷酸铁锂电池具有超长寿命、安全环保、充电速度快,自放电少,无记忆效应、体积小,重量轻、电池单体电压高,放电平台稳定、高能量密度等优势受到全球动力电池专家的大力推崇。目前市场上热管理系统方式主要分为风冷、液冷两种方式,风冷价格便宜,但是效果差;液冷系统复杂、部件成本高,但是效果好。
纯电动汽车电池组容量较大同时必然带来成本上升,同时有限体积内布置电池数目较多必然导致动力电池总成热管理系统散热问题,电池组在有限时间内均匀散热便成为重要难题,目前风冷加热冷却效果不理想,温差较大;液冷系统散成本虽高但加热冷却效果好,温差能有效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电池液冷管装置,其包括:与动力电池相连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和布置在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并经液冷管路连接的热交换器,其中:在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进水口之间具有经液冷管路连接的膨胀水壶;且在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出水口之间具有经液冷管路连接的水加热器。
该新型装置能够对动力电池进行热交换器和水加热,保持动力电池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图;和
图2为热交换器示意图。
附图标记:进水口1,出水口2,液冷管路3,热交换器4,膨胀水壶5,水加热器6,冷媒进口7,冷媒出口8,电子水泵9,固定连接卡箍1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电池液冷管装置,其包括:与动力电池相连的进水口1和出水口2,和布置在所述进水口1和所述出水口2之间并经液冷管路3连接的热交换器4,其中:在所述热交换器4和所述进水口1之间具有经液冷管路3连接的膨胀水壶5;且在所述热交换器4和所述出水口2之间具有经液冷管路3连接的水加热器6。
该新型装置能够对动力电池进行热交换器和水加热,保持动力电池的工作环境。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热交换器4还具有冷媒进口7和冷媒出口8。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冷媒进口7的外端和所述冷媒出口8外端与空调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冷媒进口7为气体通过进口,所述冷媒出口8为气体通过出口。即经空调进出的冷媒优选的为气体。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所述热交换器4和所述膨胀水壶5之间还具有经液冷管路3连接的电子水泵9。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液冷管路3的两端具有固定连接卡箍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液冷系统装置,包括膨胀水壶5、电子水泵9、热交换器4、水加热器6、多段的液冷管路3;各液冷部件通过液冷管路3连接,连接采用固定连接卡箍10确保整个系统不泄露。
热交换器4与空调(未示出)相连接,空调冷媒通过进入热交换器对液冷系统进行冷却,从而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
水加热器6直接对冷却液加热的方式对液冷系统进行加热,从而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
动力电池与液冷系统电池进水口、出水口连接,实现液冷系统对动力电池的加热冷却。
本新型设计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液冷管系统装置,考虑到整车安全性、实际使用工况及高能量密度电池发展的需要,故热管理系统采用液冷方式,本新型中的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液冷管系统装置不仅成本较低,而且设计合理,有效提升热管理加热冷却效果,并实现对温差的有效控制。液冷管系统装置设计合理,整个系统布局合理,制冷与空调系统匹配,可以实现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和冷却。
应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不限于非限制性实施方案,应了解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仅仅作为实例进行说明。本申请所要要求的实质的保护范围更体现于独立权利要求提供的范围,以及其从属权利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70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功补偿装置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配电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