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钻孔灌注桩和静压预制桩桩头保护的抱箍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7302.3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1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克文;林伟;太明;张洪宽;贾荣谷;丁海涛;余建强;刘军;陶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四冶建设云南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3/10 | 分类号: | E02D1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钻孔 灌注 静压 预制 桩桩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基基础工程建设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钻孔灌注桩和静压预制桩桩头保护的抱箍。
背景技术
钻孔灌注桩和静压预制桩由于其适用地层广,成桩速度快,施工质量有保障,近年来,在公路、铁路、桥梁和大型的建筑物的基础桩施工中得到广泛采用。但在施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最为典型的就是承载力不足,导致桩基承载力不足的原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就是桩长不够和桩端没有进入预定的持力层。为了提高桩基的承载力,必须对桩进行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换桩、注浆、补桩和送桩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钻孔灌注桩和静压预制桩桩头保护的抱箍,该设备能够使得强压送桩时对钻孔灌注桩和静压预制桩的桩头进行保护,避免桩头被压坏,固定效果明显;防止混凝土压爆造成操作人员的伤害,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同时保证送桩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钻孔灌注桩和静压预制桩桩头保护的抱箍,包括抱箍本体,抱箍本体由第一半圆件和第二半圆件所组成;第一半圆件和第二半圆件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半圆件和第二半圆件内部均设置有纵向加强筋,且第一半圆件和第二半圆件外缘分别设置有横向加强筋;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凹凸配合,且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上方分别设置有磁性吸附区以及固定连接区,磁性吸附区包括N极吸附区和S极吸附区,且N极吸附区和S极吸附区分别设置于固定连接区两侧,固定连接区内部设置有固定连接孔,固定连接孔处设置有固定连接杆。
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通过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凹槽和凸台进行滑槽配合,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连接关系(两侧开放式固定板连接或一侧铰接一侧开放性连接板连接)稳定性更强,连接位置处间隙空间更小;再者,由于磁性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位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上方的磁性吸附区能够使得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具有更强的吸附力,在通过设置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上的固定连接区最后加以固定,相比较于现有技术而言,间隙较小,稳定性较强,从而达到避免桩头被压坏的最佳效果;最后,在空间位置上,纵向加强筋与横向加强筋形成网格状,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仅是通过半圆件进行固定而言具有较强的固定效果,从而提高抱箍强度,既提高稳定性从而避免桩头被压坏。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上分别设置有凹槽与凸台。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上分别设置有凸台与凹槽。
进一步优选,所述抱箍本体材料为钢材,具有成本低稳定性较强的作用。
进一步优选,所述抱箍本体外缘设置有氧化层,在长时间使用时防止抱箍本体出现锈化现象。
进一步优选,所述抱箍本体内壁为摩擦表面,为此无需对卡箍内部加垫防滑件,减低老动成本,安全性高。
进一步优选,所述固定连接杆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套筒且固定套筒与固定连接杆螺纹配合;固定套筒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连接处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套筒之间连接有波纹管波纹管与固定套筒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在使用时,固定连接杆穿过固定套筒在螺旋力的作用下,将分别连接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固定套筒拉近,与此同时,设置在固定套筒之间的波纹管能够在抱箍锁死时隔绝固定连接杆与外界接触,防止固定连接杆螺纹出现锈化。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使得强压送桩时对钻孔灌注桩和静压预制桩的桩头进行保护,避免桩头被压坏,固定效果明显;防止混凝土压爆造成操作人员的伤害,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同时保证送桩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强的推广效益,便于广泛推广普及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配合连接示意图(放大图);
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四冶建设云南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十四冶建设云南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73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