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钢弹簧阻尼隔振器外套筒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8192.2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5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孔祥玉;傅佩喜;潘新平;李伟伟;李文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华创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7/00 | 分类号: | F16F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指南针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2268 | 代理人: | 许希富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弹簧 阻尼 隔振器 外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套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钢弹簧阻尼隔振器外套筒。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隔振器外套筒上顶板与中间支撑板之间没有任何的连接,在平时的施工作业中会容易出现因拉伸造成的焊缝开裂的问题,因此想要改善这一状况,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加强柱结构来进行加强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加强柱结构,使得隔振器外套筒的连接更加坚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钢弹簧阻尼隔振器外套筒,包括上顶板、中间支撑板、筒体,上顶板设有孔,中间支撑板与筒体焊接在一起,中间支撑板焊接有加强柱,加强柱为阶梯型结构,加强柱包括加强柱上端和加强柱下端,加强柱上端为倒角设计,孔穿过加强柱上端,加强柱上端焊接于上顶板上,加强柱下端为倒角设计,加强柱下端焊接于支撑板上。
进一步的,加强柱为三根,均匀的设于筒体内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安装内筒时需要用千斤顶对外筒的上顶板进行顶升,外筒的上顶板与筒体之间没有加强连接,上顶板只是焊接在外筒上,因此容易在顶升时造成上顶板的焊缝裂开,甚至是上顶板脱落。增加加强柱后可以使得外筒的上顶板与支撑板之间的连接加强,也可以使得上顶板在顶升时不会因为力的集中而脱落,会将顶升的力分散在支撑板及外套筒的筒体上,使上顶板的受力减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强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上顶板、2-中间支撑板、3-筒体、4-孔、5-加强柱、51-加强柱上端、52-加强柱下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我们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钢弹簧阻尼隔振器外套筒,包括上顶板1、中间支撑板2、筒体3,上顶板1设有孔4,中间支撑板2与筒体3焊接在一起,中间支撑板2焊接有加强柱5,加强柱5为阶梯型结构,加强柱5包括加强柱上端51和加强柱下端52,加强柱上端51为倒角设计,孔4穿过加强柱上端51,加强柱上端51焊接于上顶板1上,加强柱下端52为倒角设计,加强柱下端52焊接于支撑板上,加强柱5为三根,均匀的设于筒体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安装筒体3时需要用千斤顶对上顶板1进行顶升,上顶板1与筒体3之间没有加强连接,上顶板1只是焊接在外套筒上,因此容易在顶升时造成上顶板的焊缝裂开,甚至是上顶板脱落,本装置可以使得外套筒的上顶板1与中间支撑板2之间的连接加强,也可以使得上顶板1在顶升时不会因为力的集中而脱落,会将顶升的力分散在中间支撑板及外套筒的筒体3上,使上顶板的受力减小。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结构特征,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相关人士能够据以实施,但以上内容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华创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华创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81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座椅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减震器以及机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