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阀片式活塞阀系的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8790.X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3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谢豪;钱日余;吴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淅川减振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4 | 分类号: | F16F9/34;F16F9/32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3211 | 代理人: | 程安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阀片式 活塞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减震器领域,具体涉及具有阀片式活塞阀系的减震器。
背景技术
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震器太软,车身就会上下跳跃,减震器太硬就会带来太大的阻力,妨碍弹簧正常工作。而传统的减震器中其活塞上部的流通阀部分在功能上是起到单向流通阀的作用,其结构同复原阀,但是这种结构不适用于大压缩阻力的减震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具有阀片式活塞阀系的减震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具有阀片式活塞阀系的减震器,包括储油缸,所述储油缸中充满减震器专用油,所述储油缸中设有工作缸,所述工作缸一端设有压缩阀另一端设有导向阀,所述导向阀中间穿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可相对于工作缸轴向运动,所述活塞杆靠近压缩阀的一端设有复原阀总成,所述储油缸通过弹簧连接于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相对于设置复原阀总成一端的另一端连接有吊环橡胶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原阀总成包括有复原阀体,所述复原阀体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可在活塞杆慢速向压缩阀运动时形成低速阻尼的斜向通道。
上述的具有阀片式活塞阀系的减震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斜向通道与复原阀体的中心线之间成20°。
上述的具有阀片式活塞阀系的减震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原阀体一端设有复原阀限位器,另一端设有流通阀限位器,所述复原阀限位器与复原阀体之间设有复原阀片,所述流通阀限位器与复原阀体之间设有流通阀片,所述复原阀体两端在靠近复原阀片及流通阀片处均设有与斜向通道数量一致的豁口。
上述的具有阀片式活塞阀系的减震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原阀体上的斜向通道与靠近复原阀片一端的豁口相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的流通阀限位器在功能上不是起到单向流通阀的作用而是在压缩行程时它与底阀一起承担压缩阀的作用,当活塞低速向下运动时,即活塞往压缩阀一端低速运动时,活塞下腔的油液除了通过复原阀体在节流阀片处的豁口流入上腔外大部分通过斜向通道作用在上部阀片组上迫使阀片向上弯曲形成通道,从而形成大压缩阻力。
上述的具有阀片式活塞阀系的减震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原阀体上的斜向通道与靠近流通阀片一端的豁口相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向通道既可以设置呈与靠近复原阀片一端的豁口相连通的斜向通道又可以设置成与靠近流通阀片一端的豁口相连通的斜向通道,结构多变,可根据实际的工作缸来具体设置斜向通道连通哪一端的豁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紧凑,可形成大压缩阻力,适用于大压缩阻力的减震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原阀总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所示:具有阀片式活塞阀系的减震器,包括储油缸1,所述储油缸1中充满减震器专用油,所述储油缸1中设有工作缸2,所述工作缸2一端设有压缩阀3另一端设有导向阀4,所述导向阀4中间穿设有活塞杆5,所述活塞杆5可相对于工作缸2轴向运动,所述活塞杆5靠近压缩阀3的一端设有复原阀总成6,所述储油缸1通过弹簧7连接于活塞杆5,所述活塞杆5相对于设置复原阀总成6一端的另一端连接有吊环橡胶衬套8,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原阀总成6包括有复原阀体61,所述复原阀体61上设置有贯穿复原阀体61两端的至少一组可在活塞杆5慢速向压缩阀3运动时形成低速阻尼的斜向通道62,所述斜向通道62与复原阀体61的中心线之间成20°,所述复原阀体61一端设有复原阀限位器63,另一端设有流通阀限位器64,所述复原阀限位器63与复原阀体61之间设有复原阀片65,所述流通阀限位器64与复原阀体61之间设有流通阀片66,所述复原阀体61两端在靠近复原阀片65及流通阀片66处均设有与斜向通道62数量一致的豁口67,所述复原阀体61上的斜向通道62与靠近复原阀片65一端的豁口67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淅川减振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淅川减振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87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设备减震装置
- 下一篇:一种减振器防尘压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