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焚烧炉熔盐出料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9351.0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0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姚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拉斯卡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44 | 分类号: | F23G5/44;F23G5/5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谭昉,谭英强 |
地址: | 511464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万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焚烧 炉熔盐出料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熔盐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焚烧炉熔盐出料口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焚烧炉底部都会连接收集槽以收集高温熔盐,之后通过收集槽的排放口将高温熔盐排出。然而常规的高温熔盐排放口由于自动化程度不高,造成危险操作甚至酿成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焚烧炉熔盐出料口装置,能够自动排熔盐。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焚烧炉熔盐出料口装置,包括焚烧炉以及连接焚烧炉底部出口的收集槽,所述收集槽底端设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接有自动启闭阀,所述自动启闭阀包括嵌装在排放口的阀嵌套以及设置在阀嵌套内部的启闭阀体,所述收集槽上设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与自动启闭阀信号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集槽的底壁为向排放口方向向下倾斜的斜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嵌套内设有连通收集槽与收集槽外部空间的轴孔,所述轴孔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启闭阀体外壁密封连接的密封面,所述启闭阀体外接有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驱动启闭阀体沿轴孔轴线方向平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孔的内壁为从收集槽侧向远离收集槽侧孔径连续变大的曲面,所述启闭阀体包括阀芯,所述阀芯的外壁为锥面或抛物面,所述曲面与锥面或抛物面接触的部分形成所述密封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启闭阀体还包括阀杆,所述阀杆一体浇注在阀芯上,所述驱动部件与阀芯连接,所述液位计与驱动部件信号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集槽、自动启闭阀均采用耐火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焚烧炉的底部出口呈漏斗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集槽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收集槽还配有辅助燃烧机,所述辅助燃烧机与温度传感器信号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排放口设置自动启闭阀,在收集槽设置液位计,当液位计检测到收集槽内的熔盐液位到达设定值时自动启闭阀自动开打,将熔盐从排放口排出,实现自动排熔盐的功能,而无需人工手动排放,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密封状态示意图;
图2是熔盐排放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焚烧炉熔盐出料口装置,包括焚烧炉1以及连接焚烧炉1底部出口的收集槽2,收集槽2底端设有排放口3,用于将熔盐排放出装置外。
实施例中排放口3接有自动启闭阀,可通过电动控制的方式实现启闭,开启时排出熔盐,关闭时将熔盐限制在收集槽2内。所述的自动启闭阀包括嵌装在排放口3的阀嵌套4以及设置在阀嵌套4内部的启闭阀体。所述的自动启闭阀以嵌套的方式安装在收集槽2中,以方便其固定以及方便熔盐的排放。
所述的收集槽2上还设有液位计5,液位计5的测量端从收集槽2外部沿水平方向插入内部,以检测熔盐的高度液位,该所述的液位计5与自动启闭阀信号相连,比如可以是液位计电性连接有上位机,上位机与自动启闭阀的电控部分电性连接,从而当液位计检测到熔盐到达设定值后,控制自动启闭阀打开,利用熔盐自身的静压将其从排放口3排离收集槽2。
进一步优选的,收集槽2的底壁为向排放口3方向向下倾斜的斜面21。该斜面21有利于熔盐沿斜度方向想着排放口3流动,便于排出熔盐。
进一步优选的,阀嵌套4内设有连通收集槽2与收集槽外部空间的轴孔6,轴孔6的内壁设有与启闭阀体外壁密封连接的密封面8,启闭阀体外接有驱动部件,所述的驱动部件通过电动方式进行自动控制,以驱动启闭阀体沿轴孔6轴线方向平移。在图1所示中,启闭阀体向左方的平移代表是启闭阀体关闭的情况,而向右方的平移代表是打开启闭阀体的情况。这种沿轴向平移以开启、关闭阀门的结构可以更适应高温熔盐的排放,进一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优选实施例中,驱动部件可以由时间继电器或者变频器去进行控制,以微调启闭阀体的开度,从而调节排放口熔盐排放的流量和速度。
进一步优选的,轴孔6的内壁为从收集槽2侧向远离收集槽2侧孔径连续变大的曲面,启闭阀体包括阀芯7,阀芯7的外壁为锥面或抛物面,曲面与锥面或抛物面接触的部分形成密封面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拉斯卡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拉斯卡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93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