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异形卡写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0722.7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72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赖汉进;郭坤龙;何辉;岳亚涛;魏广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明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52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形 卡写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卡,具体来说涉及异形卡写芯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卡按芯片的访问方式分为接触式智能卡、非接触式智能卡和双界面卡,其中,接触式智能卡需要通过与芯片接触的触点进行访问,非接触式智能卡通过射频方式进行访问,双界面卡是集接触式与非接触式接口为一体的智能卡,它有两个操作界面,对芯片的访问,可以通过接触方式的触点,也可以通过相隔一定距离,以射频方式来访问芯片。相应地,在生产智能卡过程中,向芯片上写入信息(称为写芯片或写芯)时,也分为接触式写芯片方法和非接触式写芯片方法。
现有的智能卡写芯操作常需使用手工操作,需将智能卡一一送入卡片定位装置,然后通过写芯片装置对智能卡写入信息,再将智能卡取出,如此,其写芯流程的节奏过缓,即,智能卡的送入、写芯、取出的步骤需依次分步完成,增加了等待时间,效率很低。
此外,现有的写芯片装置有多种结构,对于非接触式智能卡,需要底座支承卡片(非接触式智能卡),底座上开有定位卡片的定位口。定位口一般是开成矩形形状,以适应常规卡片形状,然而,随着非接触式智能卡片的发展,目前卡片的形式多种多样,形状大小各异,现有的这种底座不仅不能适用除矩形形状外的异形卡,而且,对于大小不一的卡片,也需加配多种规格的底座,成本较大,对于不同形状大小的卡片需整体更换不同的底座,写芯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异形卡写芯装置,能有效提高写芯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异形卡写芯装置,包括用于送入异形卡的第一带式输送机构、机械手、底座组件和用于输出异形卡的第二带式输送机构,底座组件包括底板、写芯片装置和嵌置座,
底板上开有多个间隔排布的贯通口,写芯片装置一一对应嵌置于各贯通口内,且该写芯片装置具有用于读写芯片的非接触式感应部,该非接触式感应部朝向贯通口的顶部;
每个贯通口的顶部周缘开有与贯通口连通的嵌置槽,嵌置座以可拆卸的方式嵌置于嵌置槽中,该嵌置座上设有异形卡定位槽,该异形卡定位槽的槽底设有用于与贯通口连通的感应通孔,该感应通孔与非接触式感应部位置相对;
第一带式输送机构和第二带式输送机构相互平行,底座组件位于第一带式输送机构和第二带式输送机构之间,机械手位于底座组件上方,用于将从第一带式输送机构送入的异形卡分别置入各定位槽以及将各定位槽内已被写芯装置写入信息的异形卡送至第二带式输送机构输出。
优选地,该异形卡写芯装置还包括机架,机械手为并联机械手,该机械手悬挂于机架;第一带式输送机构和第二带式输送机构均安装于机架。
优选地,该异形卡写芯装置还包括直线驱动机构和滑轨,滑轨固定于机架并位于第一带式输送机构和第二带式输送机构之间,底座组件沿平行于第一带式输送机构的方向滑动配合于滑轨,直线驱动机构安装于滑轨,该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智能卡定位板驱动相连。
优选地,该异形卡写芯装置还包括整理工作台,该整理工作台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带式输送机构相交,且该整理工作台的台面与第二带式输送机构的输送带齐平,机架上安装有推送机构,推送机构的推送输出端用于将智能卡沿整理工作台的延伸方向推送和缩回。
优选地,异形卡定位槽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
优选地,嵌置槽呈“十”字型,对应地,嵌置座的形状大小与嵌置槽匹配。
优选地,嵌置槽呈“十”字型,嵌置座呈“一”字型。
优选地,嵌置座的两端端面与嵌置槽的内壁贴合,嵌置座的两侧开有供取放该嵌置座的缺口。
优选地,底板的底部凸出有凸肋,凸肋分别围括于各贯通口的底部周缘,该异形卡写芯装置还包括承托于凸肋底部的连接板,凸肋上开有固定孔,连接板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凸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械手、写芯片装置、第一带式输送机构、第二带式输送机构的同步工作,能使置入异形卡定位槽的异形卡及时被写芯片装置写入信息,而机械手又能保持输入、送出异形卡的操作,如此,异形卡的写芯步骤与智能卡的送入、输出步骤得以同步进行,大大缩短了智能卡的输送时长,明显提高了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明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明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07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