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虫培养杯及线虫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4001.3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6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吴震洋;冉辉;李丽;赵林波;赵菊;张俊敏;朱天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仁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龙礼妹 |
地址: | 554300 贵州省铜***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虫 培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虫培养杯及线虫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家畜胃肠道线性寄生虫病的症状通常缺乏特异性,因此,仅靠临床症状很难对家畜胃肠道线虫病做出可靠的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室的检查。用实验室检查方法检查被检家畜的粪、尿等内容物,寻找虫卵、幼虫、虫体或虫体碎片,并根据对所发现的虫卵等的鉴定做出正确诊断。
绝大部分胃肠道线虫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并在体外合适的条件下进一步发育成为幼虫。一般通过检查粪便当中的虫卵,并进行鉴定便可获得家畜感染胃肠道寄生虫的信息,但有些虫卵相似度很高,如圆线虫目所属的线虫虫卵在形态上很难区分。因此需要将虫卵进行孵化,待虫卵发育为幼虫时,对幼虫进行鉴定。
传统的培养方法在孵化幼虫的过程中,需保持培养皿内有较高的湿度,因此需要在培养期间不间断的检查控制培养皿内的湿度,传统的培养方式由于采用人工观察的方法,使得必须每天有人在多个时段内向皿内喷洒水以保持必要的湿度,这样的实施方式不仅造成了过多人员的投入,还增加了培养的成本。
其次,这样的培养方式需要在7天后收集皿盖上的水珠,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才可以确定,使得在培养过程当中不能做到实时的检查和观察,严重影响到了整个培养过程实验数据的采集与结果的分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虫培养杯,通过第一培养杯能够维持第二培养杯的湿度,能够有效的减少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通过第一培养杯能够实现对培养杯内的线虫培养情况进行实时的观察及数据收集,方便后续的实验分析。该线虫培养杯能够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线虫培养装置,该线虫培养装置通过恒温培养箱能够维持培养箱内的温度,并通过储水空间内的水分蒸发来保持第二培养杯内的湿度,简化了培养的操作,极大的方便了实验人员,节省了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线虫培养杯,包括第一培养杯及第二培养杯,第二培养杯容纳于第一培养杯内,并且第二培养杯的杯口处设有定位部,定位部与第一培养杯的杯口配合。第二培养杯的杯底与第一培养杯的杯底之间形成储水空间,第二培养杯的杯底上设有多个通孔。第二培养杯的杯口处设有薄膜,薄膜上设有多个透气孔。
该线虫培养杯包括第一培养杯及第二培养杯,并且第二培养杯容纳于第一培养杯的内部,形成储水空间。在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第二培养杯的杯口处设有开有透气孔的薄膜,在实现透气效果的同时,通过储水空间内的水的蒸发,经过第二培养杯底部的通孔进入到第二培养杯内,从而能够维持第二培养杯内培养样本所需的湿度。另外,在第二培养杯中的样本中培养出的线虫也会经过第二培养杯杯底的通孔进入到储水空间中,使得所培养的幼虫与培养的样本分离,由此使得肉眼的观察更为方便,在培养期间所耗费人力物力也更少,操作更加简单,并且使得培养过程当中的数据收集更为准确,根据所收集的数据作出的结果分析也更加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定位部为在第二培养杯的杯口处向外延伸形成的挂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在定位部与第一培养杯的杯口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二培养杯的杯底上安装有透气垫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培养杯及第二培养杯均由透明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培养杯的杯壁上靠近第二培养杯的杯底下方设有水位标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二培养杯的直径由杯口向杯底方向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二培养杯的杯底向杯口方向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二培养杯还具备与第二培养杯的杯口配合的杯盖,杯盖上设有透气孔。
一种线虫培养装置,包括恒温培养箱以及放置于恒温培养箱内的上述的线虫培养杯。
该线虫培养装置采用了上述的线虫培养杯,通过恒温培养箱使得线虫培养杯内能够维持培养线虫所需的湿度,减少所需的人力物力,操作更加简单,观察更为的方便,使得培养过程当中的数据收集更为准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仁学院,未经铜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40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