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边角护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4214.6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7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强;文鹏飞;陈军;张建祥;柴家远;罗江胜;牟锐;陈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迈铁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7/00 | 分类号: | B28B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 粉末 混凝土 预制构件 边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预制构件,特别涉及一种用增加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质量和施工安全性的边角护条。
背景技术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reactive powder concrete)材料,是一种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性、体积稳定性良好的新型建筑材料,由超细活性粉末、水泥、优质石英砂、碎石、矿物掺合料、高强度钢纤维等组成。通过优化级配设计,经过高温热合等特殊工艺制备而成的一种高性能绿色复合材料。
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在灌注成型时,钢纤维和水泥混合料一起浇入模具中,由于钢纤维在模具中随机分布,在振动过程中棱边相对其它部位有应力集中,而导致钢纤维支露出棱边,由此而带来如下问题:容易导致生锈,锈蚀部位水泥块膨胀,降低该位置材料的结构受力;在工人搬运、安装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划伤、扎伤手指等危险;由于搬运、安装过程中碰撞,边角由于没有防护易破损;在预制构件脱模养护过程中,由于放置过程中不平整或其他原因,在没有边角保护的情况下会降低预制构件的加工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边角护条,以有效增加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质量和提高施工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边角护条,其特征是:该边角护条的长度方向沿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外轮廓延伸,且具有与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两相邻表面相贴合的第一板面、第二板面,在第一板面、第二板面的内表面上分别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在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灌注成型时嵌入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边角护条与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相邻两表面紧密贴合,且其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在空间上位置交错,使边角护条牢固地固定在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需要保护的边角部位上,使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耐腐蚀性和免维护性;可有效增强加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精度和质量,避免在搬运、安装过程中对人员造成划伤、扎伤手指等伤害,有效提高施工安全性;提高产品质量和成品率,且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不易损坏,因此可有效降低综合造价。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四五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边角护条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边角护条的断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边角护条的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边角护条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示出构件和对应的标记:第一边角护条1,第二边角护条2,第三边角护条3,第四边角护条4,第一板面11,第二板面12,第一凸台21,第二凸台22,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边角护条的长度方向沿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30的外轮廓延伸,且具有与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30两相邻表面相贴合的第一板面11、第二板面12,在第一板面11、第二板面12的内表面上分别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凸台21、第二凸台22,第一凸台21、第二凸台22在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30灌注成型时嵌入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30内。
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30预制成型时,将边角护条放置在成型模具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再灌注活性粉末混凝土,养护完成后脱模,边角护条与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30的相邻两表面紧密贴合,且其第一凸台21、第二凸台22在空间上位置交错,使边角护条牢固地固定在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30需要保护的边角部位上,使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耐腐蚀性和免维护性。可有效增强加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精度和质量,避免在搬运、安装过程中对人员造成划伤、扎伤手指等伤害,有效提高施工安全性;提高产品质量和成品率,且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不易损坏,因此可有效降低综合造价。
参照图2,所述第一板面11、第二板面12的板面相垂直或者近似垂直,其断面呈L型。为便于生产,所述第一凸台21、第二凸台22一般为圆锥台。参照图1,所述第一板面11、第二板面12的内表面上,第一凸台21与第二凸台22的位置相错。为增强耐久性、耐候性、耐冲击和耐腐蚀性,所述第一板面11、第二板面12、第一凸台21和第二凸台22采用高强度塑料合成材料一体注塑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迈铁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迈铁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42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