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横向高压功率双极结型晶体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4577.X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4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刘青;税国华;张剑乔;陈文锁;张培健;易前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中科渝芯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35 | 分类号: | H01L29/735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50201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1332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横向 高压 功率 双极结型 晶体管 | ||
1.一种横向高压功率双极结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P型衬底(100)、N型埋层(101)、P型埋层(102)、N型外延层(103)、N型重掺杂环区(104)、P型隔离穿透区(105)、N型穿通区(106)、P型集电区(107)、N型重掺杂基区(108)、P型发射区(109)、预氧层(110)、场氧层(111)、TEOS金属前介质层(112)、集电极第一层金属(113)、发射极第一层金属(114)、基极第一层金属(115)、发射极第二层金属(116)、集电极第二层金属(117)、基极第二层金属(118)和IMD平坦化介质(119);
所述N型埋层(101)位于P型衬底(100)上表面的中间位置;
所述P型埋层(102)位于P型衬底(100)上表面的两端;
所述N型外延层(103)位于N型埋层(101)之上,所述N型外延层(103)与P型衬底(100)、N型埋层(101)和P型埋层(102)相接触;
所述P型隔离穿透区(105)与N型外延层(103)的两端相接触,所述P型隔离穿透区(105)的底部与P型埋层(102)的顶部相连;
所述N型穿通区(106)位于N型埋层(101)的左端,所述N型穿通区(106)的底部与N型埋层(101)的顶部相连;
所述P型集电区(107)由一个或者多个重复的结构单元构成;所述P型集电区(107)包括环状集电区与中心圆状发射区;所述P型集电区(107)位于N型外延层(103)的中间位置;
所述P型发射区(109)位于N型外延层(103)的中间位置;所述P型发射区(109)位于P型集电区(107)之间;
所述N型重掺杂环区(104)位于P型集电区(107)和P型发射区(109)之间;
所述N型重掺杂基区(108)呈环状结构,所述N型重掺杂基区(108)的一端位于N型穿通区(106)的中间位置,另一端位于N型外延层(103)中;
所述场氧层(111)位于N型穿通区(106)上表面的外侧、N型穿通区(106)和P型集电区(107)之间的上表面、P型集电区(107)和N型重掺杂基区(108)之间的上表面、N型重掺杂基区(108)上表面的外侧;所述N型重掺杂基区(108)为位于N型外延层(103)中的一端;
所述预氧层(110)位于N型外延层(103)之上的场氧层(111)之间的位置;
所述TEOS金属前介质层(112)覆盖在整个器件表面的未开接触孔的位置;所述接触孔分别位于P型集电区(107)之内、P型发射区(109)之内和N型穿通区(106)之内,所述接触孔分别与P型集电区(107)、P型发射区(109)和N型重掺杂基区(108)相接触;
所述发射极第一层金属(114)位于P型发射区(109)的接触孔内,所述发射极第一层金属(114)与P型发射区(109)和TEOS金属前介质层(112)相接触;所述发射极第一层金属(114)的边缘金属尺寸不超过P型发射区(109);
所述集电极第一层金属(113)位于P型集电区(107)的接触孔内,所述集电极第一层金属(113)与P型集电区(107)和TEOS金属前介质层(112)相接触;所述集电极第一层金属(113)的边缘金属尺寸超过P型集电区(107)两端的长度为结深的1~5倍;
所述基极第一层金属(115)位于N型穿通区(106)的接触孔内,所述基极第一层金属(115)与N型重掺杂基区(108)和TEOS金属前介质层(112)相接触;所述基极第一层金属(115)的边缘金属尺寸不超过N型重掺杂基区(108);
所述IMD平坦化介质(119)位于集电极第一层金属(113)、发射极第一层金属(114)和基极第一层金属(115)之上的未开通孔的位置;所述通孔位于发射极第一层金属(114)之上、集电极第一层金属(113)的部分区域之上和基极第一层金属(115)的部分区域之上;
所述发射极第二层金属(116)位于所有发射极第一层金属(114)所开的通孔之上;
所述基极第二层金属(118)位于所有基极第一层金属(115)所开的通孔之上;
所述集电极第二层金属(117)位于所有集电极第一层金属(113)所开的通孔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向高压功率双极结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衬底(100)和N型外延层(103)的材料包括体硅、碳化硅、砷化镓、磷化铟或锗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中科渝芯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中科渝芯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457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结构的锁具面板
- 下一篇:一种锁面板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