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冲压模具去内应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5848.3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2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靳新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华晶利达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2 | 分类号: | B21D37/1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刘海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压 模具 内应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去内应力结构,尤其是一种冲压模具去内应力结构,属于冲压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在生活中使用的电器产品越来越多,电器中的元器件相应增多,而冲压框架是电器元器件中的三大基础材料之一,冲压框架使用的铜材等金属材料是经过碾轧加工而成,由于碾轧过程中的材料延伸方向的不一致,而造成材料内部内应力不一致,尤其是不易碾轧的不锈钢材料,内应力差异更大,在折弯较多的产品冲压加工中容易导致产品扭曲,尺寸超差等不良,影响产品的良率和生产效率。
现有的冲压生产是使用较平机来去除应力的,因材料内应力不一致,较平机受单向较平结构所限,较平效果差,生产中需要频繁调整较平机,造成生产效率降低,不良品增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冲压模具去内应力结构,结构可靠,能有效减少原材料内应力的影响,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良率。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冲压模具去内应力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设置于模具进料口处的去应力工位,在去应力工位的上下侧分别设置冲头和凹模,工件由冲头和凹模之间经过,在所述冲头和凹模分别与工件接触的一表面设置若干凸点。
进一步的,所述冲头上的凸点和凹模上的凸点相互错位。
进一步的,所述凸点由若干点状凸点、直线状凸点和折线状凸点组合排布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述冲压模具去内应力结构,结构可靠,能有效减少原材料内应力的影响,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良率,生产中可以顺利生产,不需要频繁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冲压模具去内应力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冲头、2-工件、3-凹模、4-凸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冲压模具去内应力结构包括设置于模具进料口处的去应力工位,在去应力工位的上下侧分别设置冲头1和凹模3,工件2由冲头1和凹模3之间经过,在所述冲头1和凹模3分别与工件2接触的一表面设置若干凸点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冲头1和凹模3上设置凸点,从而在工件2的上下冲压表面形成作用点,这些作用点改变了工件材料内的应力方向,微观上应力各向异性,其应力相互抵消,表现在整个材料上就可以达到去除应力的作用。
所述冲头1上的凸点和凹模3上的凸点相互错位,本实用新型通过上下的冲头和凹模上凸点的大小和相对位置的有效排布,使凸点相互错位挤压工件,使工件材料弹性变形,材料在微观上形成应力大小一致且各向异性,在宏观上达到应力去除的目的。
所述凸点4由若干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点状凸点、直线状凸点和折线状凸点组合而成,保证工件材料的弹性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材料通过反复弯曲变形的方式来改变应力方向,释放内应力,保证产品尺寸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华晶利达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华晶利达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58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拉伸成型及卷圆边一体化模具
- 下一篇:端口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