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无砟轨道新旧混凝土粘结的轨枕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8522.6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3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唐先习;孙焕重;马殷军;李钢;唐先周;孟庆宏;王云峰;董朝阳;王晓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B3/28 | 分类号: | E01B3/28;E01B29/06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地址: | 73005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轨道 新旧 混凝土 粘结 轨枕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轨枕与道床的新旧混凝土粘结裂缝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高速铁路普遍采用无砟轨道,这是一种高稳定性、高平顺性和少维修的轨道结构,具有混凝土结构的特征。但在无砟轨道的施工及运营过程中,轨枕与整体道床新旧混凝土的粘结裂缝是非常难于控制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西北地区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对于混凝土轨枕而言,由于其侧面为光滑表面,不利于新旧混凝土的粘结;而其底面近似为一平面,进行整体道床施工时,轨枕下部道床混凝土内的气泡在振捣下,会聚集在轨枕底部无法排出,从而会在轨枕与整体道床混凝土之间形成空隙而无法粘结,又由于混凝土凝结硬化收缩时整体道床混凝土会下沉,而轨枕在工具轨的固定下无法下沉,从而导致轨枕与整体道床之间的裂隙进一步增大。在我国的西北地区,由于干旱、大风以及昼夜温差大等原因,混凝土收缩会进一步加剧,从而导致整体道床与混凝土之间的裂隙会进一步增加,降低无砟轨道结构的整体性,影响其受力性能及耐久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无砟轨道新旧混凝土粘结的轨枕构造。
本实用新型是用于无砟轨道新旧混凝土粘结的轨枕构造,轨枕在横断面上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1为一矩形,矩形长为l1,高为h1;即这一部分的轨枕侧面3不放坡,而采用竖直的侧面;枕轨放坡的下部分2为一上边长下边短的等腰梯形,即在轨枕下部采用向内侧放坡的底面放坡部位侧面4的坡度为1:1;等腰梯形上边的长度为l1,下边的长度为l2;轨枕底面5为水平面,轨枕纵向的端面6为竖直面;轨枕底面5的横向长度l2控制在8~10cm,则下部分2的高度h2为h2=(l1-l2)/2,则轨枕横断面上的总高度h3为h3=h1+h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轨枕下部采用放坡形式,可有效排出轨枕底部的气泡,增加轨枕与整体道床的粘结效果。同时,轨枕侧面及放坡部位采用竖向条状花纹的形式,不但有利于新旧混凝土的粘结,同时也有利于整体道床施工时混凝土内气泡的排出。专利的结构形式比较简单,实用性强,可以有效地控制轨枕与整体道床板的新旧混凝土的粘结,而且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经济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轨枕横断面图,图2是轨枕纵断面图,图3是轨枕立体图,图4是条状花纹位置及方向示意图,图5是条状花纹形状示意图,图6是半圆形凸凹的花纹图,图7是正弦形的花纹图。轨枕其他的结构构造、轨枕之间及内部的钢筋及附属构造,可依据相关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中的轨枕标准图,并根据专利的轨枕实际结构形式,进行适当改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用于无砟轨道新旧混凝土粘结的轨枕构造,(1)用于无砟轨道裂缝控制的轨枕,可将其在横断面上分为上下两部分,如图1所示,上部分1为一矩形,矩形长为l1,高为h1;即这一部分的轨枕侧面3不放坡,而采用竖直的侧面。下部分2为一上边长下边短的等腰梯形,即在轨枕下部采用向内侧放坡的形式4,坡度采用1:1。等腰梯形上边的长度为l1,下边的长度为l2。
(2)轨枕底面5的横向长度l2控制在8~10cm,则轨枕放坡部分2的高度h2为h2=(l1-l2)/2,则轨枕横断面上的总高度h3为h3=h1+h2。
(3)轨枕侧面3及底面放坡部位侧面4不采用光滑表面,而采用竖向条状花纹的形式(见图4、图5),以利于侧面以下混凝土气泡的排出,同时增加新旧混凝土的粘结效果;轨枕底面5则采用毛面的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85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纠偏防跳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铁路新式轨距拉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