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现超低排放的燃煤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吸收塔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9633.9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8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谷小兵;孟磊;申镇;江澄宇;李叶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80;B01D53/50;B01D5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0 | 代理人: | 余长江 |
地址: | 10009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排放 燃煤 烟气 脱硫 除尘 一体化 吸收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燃煤烟气处理,具体涉及一种实现超低排放的燃煤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吸收塔。
背景技术
2014年9月三部委联合下发了《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对燃煤发电机组排放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严控大气污染物排放,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含在建和项目已纳入国家火电建设规划的机组)应同步建设先进高效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不得设置烟气旁路通道。随后,各省又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排放标准。2015年0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全国燃煤火电机组要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目前,燃煤火电厂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已经成为了共识。
在燃煤烟气处理设备中,现有脱硫除尘技术协同除尘效率低,通常在50-70%,因此对脱硫吸收塔入口烟气中粉尘浓度要求比较高,需要增加额外设备或措施进行除尘处理,否则,一旦入口烟气中的粉尘浓度超过30mg/Nm3,粉尘出口浓度就达不到5mg/Nm3以下的要求,不符合排放标准。
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能够在脱硫过程中协同进行除尘处理的吸收塔。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超低排放的燃煤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吸收塔。该吸收塔主要通过对传统脱硫吸收塔进行优化升级,从而在提高脱硫吸收塔脱硫效率的同时,协同提高除尘效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实现超低排放的燃煤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吸收塔,包括:
作为烟气通路的一塔体,具有一烟气入口及一烟气出口;
在所述塔体内,沿烟气流向依次布置有:
一湍流装置,用以使烟气通过之后形成湍流状态;
一喷淋层;
一第一除雾层;
一第二除雾层;
其中,所述第一除雾层布置有若干层屋脊式除雾器,所述第二除雾层布置有旋流式电除雾器;
所述旋流式电除雾器包括多个二次除雾单元,每个所述二次除雾单元包括一阳极筒体,所述阳极筒体具有一烟气进口,该烟气进口设有一旋流板;所述阳极筒体的中心固设与其绝缘的极芯,所述极芯电连接一高压直流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直流电源连接一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接入一控制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为一自动开关,所述控制系统为脱硫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进一步地,所述湍流装置与喷淋层之间的距离为1.8-3.2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除雾层与第二除雾层之间的间距为1.2-2.5米。
进一步地,所述湍流装置包括:沿烟气流量依次布置若干层管列,各管列中包括多根平行布置的湍流管,任一管列中的各湍流管与其他管列中的湍流管平行交错或投影交叉。
进一步地,所述管列在其所在塔体的水平截面内的开孔率为65%-78%。
进一步地,所述湍流管为圆形或类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屋脊式除雾器的层数为3层。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保证二氧化硫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可以达到99.95%,且协同除尘效率高,能够是烟气含尘量降低至<5mg/Nm3。并且具有运行成本低的优点,要达到同样的除尘效果,传统工艺需增加额外的烟气入口前除尘设备,与其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相关运行成本降低约35%。
并且,本实用新型适于通过现有脱硫系统改造获得,具有改造工期短的优点,对现有设备进行传统改造增加额外的除尘设备并增加串塔,需要长时间进行改造,而本实用新型仅对吸收塔进行改造,在原有塔内空间增加湍流装置和旋流式电除雾器,将大幅度缩短改造工期。因此,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实现超低排放的燃煤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二次除雾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实现超低排放的燃煤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吸收塔,包括:作为烟气通路的塔体1,具有烟气入口2及烟气出口7;在塔体1内,沿烟气流向依次布置有:
湍流装置3,用以使烟气通过之后形成湍流状态;
喷淋层4;
第一除雾层5及第二除雾层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96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机废气浓缩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首字母序列的中文文本校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