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膜式涂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9771.7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23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郭金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5/00 | 分类号: | A61M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郭俊霞 |
地址: | 1001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式涂药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膜式涂药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薄膜基片、涂药体和粘结层;薄膜基片呈长方形状,涂药体设置在薄膜基片的中部,粘结层分别沿薄膜基片的两端边缘向中部延伸的位置铺设,且粘结层与涂药体分别位于薄膜基片的两侧面上。通过粘结层将产品粘接在手指上,或粘接在指套上,使涂药体处于手指肚位置,把药膏或药液涂抹在涂药体上,再用该手指向皮肤患病处涂抹,使其涂抹均匀,使药物用量可控制,避免在非直视部位用药时用量过大造成相应的副作用,同时,避免了直接用手指涂抹皮损造成的交叉感染,避免手指受药物刺激的情况发生,涂药前后均不需洗手,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方便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薄膜式涂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对于皮肤性病的治疗大多采用局部药膏(头皮以外部位)或药液(头皮)涂抹的方式,现有技术主要是将药膏挤在病变部位,医务人员或病人自己直接用手指涂抹,或者将药液直接挤出到头皮。由于皮损表面可能伴有细菌感染,直接涂抹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而且药物可能对医务人员或病人的手指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必须做到涂药前后洗手。病人自己在非直视部位(如头皮、背部等)涂抹药膏或药液时,很难做到用量适当,可能会由于用量过大造成相应的副作用,如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式涂药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药膏挤在病变部位,医务人员或病人自己直接用手指涂抹,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药物对医务人员或病人的手指造成刺激,由于药物用量过大造成相应副作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膜式涂药装置,包括薄膜基片、涂药体和粘结层;
所述薄膜基片呈长方形状,所述涂药体设置在所述薄膜基片的中部,所述粘结层分别沿所述薄膜基片的两端边缘向中部延伸的位置铺设,且所述粘结层与所述涂药体分别位于所述薄膜基片的两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膜式涂药装置,薄膜基片呈长方形状,涂药体设置在薄膜基片的中部,粘结层分别沿薄膜基片的两端边缘向中部延伸的位置铺设,且粘结层与涂药体分别位于薄膜基片的两侧面上,通过粘结层将产品粘接在手指上,使涂药体处于手指肚位置,把药膏或药液涂抹在涂药体上,再用该手指向皮肤患病处涂抹,使其涂抹均匀,使药物用量可控制,避免用量过大,同时,避免了直接用手指涂抹皮损造成的交叉性感染,避免手指受药物刺激的情况发生,涂药前后均不需洗手,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方便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薄膜式涂药装置,包括薄膜基片、涂药体和粘结层;
所述薄膜基片呈长方形状,所述涂药体设置在所述薄膜基片的中部,所述粘结层分别沿所述薄膜基片的两端边缘向中部延伸的位置铺设,且所述粘结层与所述涂药体分别位于所述薄膜基片的两侧面上;
其中,所述粘结层设置有多个透气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涂药体的截面呈矩形或圆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涂药体为海绵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涂药体的厚度为1mm-3m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涂药体的长度小于所述粘结层的长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涂药体的长度为7mm-11m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孔呈圆形或正多边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多个所述透气孔等间距分布在所述粘结层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薄膜基片的两端边缘分别设置为圆弧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未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97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肥烟熏装置
- 下一篇:一种老年科用自动移动墙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