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河取水口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0035.9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4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晶;周晨;罗震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36 | 分类号: | E03B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508 | 代理人: | 黄勇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河 水口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河取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内河取水口结构。
背景技术
内河取水口结构作为市政给水建设中必需的构建物,承担着取水的重要作用。城镇取水一般选取内河作为水源地。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5636658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内河取水口的防撞结构,其包括取水口,取水口位于取水箱上,取水箱位于内河的深水区位置;在取水箱的两侧设置有防撞墩,以防止取水箱被船只撞坏。内河的底壁设置有由混凝土浇筑成支撑柱,从而将取水箱支撑在河水内,取水箱一般由不锈钢制成,内河的侧壁设置有抽水管,抽水管与取水箱相通,当需要取水时,抽水管从取水箱内取水,河水不断的给取水箱供水,从而实现取水的工作。
由于支撑取水箱的支撑柱需要通过混凝土浇筑而成,而在河水内无法实现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一般通过在预置取水箱处采用块石、草袋和土方围堰施工,然后将围堰内的水抽出,进行浇筑支撑柱的工作,最后将取水箱固定在支撑柱上,并将取水箱与抽水管连通,从而实现取水箱的安装工作。但是,由于内河一般比较狭窄,且通过围堰的方式,导致取水箱处的河道宽度减小,影响航道的通航。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围堰的内河取水口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河取水口结构,包括设置在内河内侧壁上的抽水管,所述抽水管位于内河内的一端连接有取水箱,所述取水箱上设置有与抽水管相通且供抽水管插设的安装孔,所述取水箱的箱壁上设置有取水口,所述取水箱的外侧壁设置有加重腔体,所述加重腔体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加重块,所述加重腔体远离取水箱的一端设置有供加重块投放的投放孔,所述加重腔体的四周且位于投放孔一端设置有气囊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取水箱安装在深水中的抽水管上时,首先将取水箱上的取水口朝向下方,然后将取水箱内住满水,由于气囊体的作用,保持取水箱位于下方,而加重腔体的上端浮在水面上,然后经投放孔将加重块投入加重腔体内,加重块落在加重腔体的底壁上,继续添加加重块,直至加重块的重力克服气囊体的浮力,从而使取水箱不断的下移,水深处需再增加加重块的数量,直至气囊体与加重块在抽水管处保持平衡,将取水箱安装在抽水管上,实现无需围堰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取水口内侧壁设置有用于过滤河水中杂质的过滤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板用于过滤河水中的杂质,防止抽水管内堵塞。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板与取水口内侧壁螺钉连接,所述过滤板的数量为两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靠近取水口的过滤板拆卸并清洁时,另一个清洁板能够减少杂质进入抽水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抽水管外侧壁设置有连接凸缘,所述连接凸缘与取水箱外侧壁相贴合,所述连接凸缘与取水箱螺钉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凸缘与取水箱相抵时,起到对抽水箱定位的效果。此外,能够更好的固定取水箱。
进一步地,所述加重腔体外侧壁设置有反光贴,所述反光贴位于加重腔体的上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船只的灯光照射时,能够反射光线,从而避免船只撞击加重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加重腔体外侧壁设置有供加重块取出的取出孔,所述取出孔位于加重腔体靠近取水箱方向一端,所述加重腔体外侧壁设置有用于封堵取出孔的密封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取水箱取出时,通过取水口,从而将加重块取出,使气囊体的浮力大于取水箱的重力,取水箱随气囊体浮出水面。
进一步地,所述加重腔体位于取出孔四周设置有磁性件,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与磁性件磁性相吸以固定密封盖的吸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打开密封盖时,直接拉动密封盖,磁性件脱离对吸附件的吸附,从而快速将密封盖打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添加加重块,从而使气囊体的浮力小于加重块的重力,使取水箱下沉至所需的位置,并是气囊体的浮力与加重块的重力平衡,从而将取水箱移动至抽水管处,并将取水箱固定在抽水管上,实现无需围堰的效果;
2、通过磁性件与吸附件磁性相吸的固定方式,能够方便密封盖的打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图4中D部分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00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雨水收集处理装置
- 下一篇:双水源恒压供水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