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0397.8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0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广建;吴桂花;吴兆勇;贾正宫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正阳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66 | 分类号: | B65D90/66 |
代理公司: | 济宁汇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254 | 代理人: | 刘丽 |
地址: | 2726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货物运输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转锁装置。
背景技术
转锁多应用与集装箱、挂车和大型载体运输中,近年来,集装箱车滑脱事故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多是因为有的驾驶员图省事,没有转动锁上的把手,转锁固定装置形同虚设。权威部门作过调查,在同样情况下,上锁的,集装箱“甩箱”只占0.01%;不上锁的集装箱“甩箱”高达95%-98%。
现有货运领域所用的集装箱用锁一般采用手动或半自动锁,此类锁安全性能较高,但是劳动强度大,对工作人员的依赖性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最常见的莫过于集装箱脱车、甩箱,这些事故的发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另外,目前市场上应用到的全自动锁,其工作原理在于集装箱角件与锁头相互摩擦挤压,使集装箱产生轻微的相对转动,从而实现上锁及解锁功能。该类型锁主要依赖于锁头的导向斜面,导向斜面在多次摩擦后易出现磨损等问题,从而影响锁紧功能。
专利号为201410171934.1的国家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一种集装箱用自动锁,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但是该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由于设置有弹簧结构,容易出现劳损损坏问题,而且该装置无安全销,无法保证锁体滑脱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能更高和使用寿命长的转锁装置,能够有效的解决结构复杂出现安全问题和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具体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转锁装置,包括座体、固定销和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头包括锁销、锁柄、锁身和连接环,所述锁销末端设置成椎体结构,锁销的中心设置有限位孔Ⅰ,锁销与锁柄通过焊接相连,锁柄的末端设置有螺纹段,所述锁身底部中心设置有凹孔,凹孔内设置有与锁柄的螺纹段相配合的内螺纹,锁身的另一端与连接环固定相连;所述座体包括座身、座顶和限位凸台,座顶中心设置有矩形开孔,开孔的大小与锁销的大小一致,开孔的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相对应的限位凸台,座身沿开孔的矩形短边的中心线方向设置有限位孔Ⅱ,所述的限位孔Ⅰ和限位孔Ⅱ与固定销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座身、座顶和限位凸台为一体式结构形式。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销一端设置有螺纹段,螺纹段与螺母的内螺纹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台与座顶围成了1个凹槽,凹槽与锁销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台横截面设置成扇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锁身底部中心设置有凹孔,保证了锁销的顺利插入;所述的限位凸台与座顶围成了1个凹槽,凹槽与锁头相适配,防止了锁头滑脱;所述的座身、座顶和限位凸台为一体式结构形式,提高了装置的机械强度,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安全系数;所述的限位孔Ⅰ和限位孔Ⅱ与固定销相配合,为装置的安全问题提供了二次保证;所述的锁柄的末端设置有螺纹段,可以对容易损坏的连接环和锁身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座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锁头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固定销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
1. 固定销、11. 螺母、2. 座体、21. 限位凸台、22. 限位孔Ⅱ、23. 开孔、24. 座顶、25. 座身、3. 锁头、31. 锁销、32. 限位孔Ⅰ、33. 连接环、34. 锁身、35. 锁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现在将参考附图1、附图2、附图3和附图4更全面地描述。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后”、“左下”、“右上”、“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正阳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正阳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03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半导体装置
- 下一篇:导槽结构及手机回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