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导光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0473.5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81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薛志能;梁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友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王国标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导光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板,特别是复合导光板。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具有机身薄的突出优势已经在很多电子产品中得到应用,如液晶电视、台式显示屏或是笔记本电脑中。
通常,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有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分子,两片玻璃基板中间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细小电线,通过通电与否来控制液晶分子改变方向,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是不发光的,因此需要借助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正常提供显示影像。背光模组依照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故名思议: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发光光源是直接位于液晶显示面板后方,直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则是将灯条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侧后方的背板边缘处,使光从背光模组的侧部进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通常包括光源、反射板、导光板和其他光学模组等,对于侧入式的背光模组而言,光源是从导光板侧部进入,然后经导光板对光线传输方向的引导进而形成面光源,所以为了保证其能够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发光均匀且亮度足够的面光源,其中的导光板则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部件。
导光板,用于引导光线传输方向,即将导光板的入光侧进入的点光源或线光源经过导光板的散射及反射后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进而成为面光源。进而言之,该面光源是否具有足够的亮度以及是否发光均匀则完全取决于导光板的结构设计。
现有导光板一般使用PMMA材料,可通过印刷、射出、热压、喷墨等方式制备散射的网点,导光板结构通常为长方体,对应光源端面抛光处理后基本与出光面垂直,当光源射入导光板后,在PMMA 和空气界面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在扩散网点或微结构处会发生散射,当光线从导光板背面射出时,经过反射片的反射,光线可以再次反射进导光板里回收利用,控制光线从导光板正面射出,从而实现背光效果,但是现今的导光板与反射片是分离设置,导光板与反射片之间有一定的空气层,影响了光线的使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效更高的导光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复合导光板,其包括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包括有进光面、出光面与背光面,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出光面外设有散射层,所述背光面面的外侧设有反光层,所述散射层与反光层均与导光板本体共挤后一体成型,所述导光板本体中还包括有UV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射层的外端设有多个紧密排布的凸点,所述凸点的高度为120-130μm,所述两个相邻的凸点的距离为200-250μ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光层包括有PET发泡层以及金属漆层,所述金属漆层位于PET发泡层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散射层以及反光层都集合到了导光板上,减少了光线的传递损耗,优化的光线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一种复合导光板,其包括导光板本体1,所述导光板本体1包括有进光面11、出光面12与背光面13,所述导光板本体1 的出光面12外设有散射层2,所述背光面的外侧设有反光层3,所述散射层2与反光层3均与导光板本体1共挤后一体成型,所述导光板本体1中还包括有UV层。相较于传统的通过粘结层连接,采用共挤成型,可以使得散射层、反光层与导光板本体连接更加紧密可靠,而且光线在传递中也减少损耗,通过导光板中的UV层,使得光线在导光板中能最大限度地从出光面射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友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友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04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中子捕获治疗系统的辐射线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光纤定位V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