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易排凝液的立式膜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1131.5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60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易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2 | 分类号: | B01D53/22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1238 | 代理人: | 张亚男,刘晓琴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易排凝液 立式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排除凝液的膜组件。
背景技术
膜组件将膜以某种形式组装在一个基本单元设备内,在外界驱动力的作用下实现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膜组件装置牢固,安全可靠,价格低廉易维护,目前广泛被应用于气体和液体分离,单个组件或多个组件都可以组装成膜分离装置以供在工厂和实验室运用。
简单来说,膜组件分为管式和板式,其中管式膜组件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压力损失小,同时具备透过量大,清洗安装方便的特点,目前其结构设计、膜的种类是研究热点。
目前所使用的管式膜组件尤其是立式膜组件在停止使用或维修时,需要将其内的介质全部排除,以及在设备使用过程中膜组件渗余侧底部容易积留凝液,现有技术中在立式膜组件渗余侧底部法兰附进直接设置排液口,但此方法只能将渗余侧内部分液体排除,低于排液口的液体则无法排出,不能彻底排出的积液,容易影响膜分离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立式膜组件的积液排出不彻底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拟提供一种带排凝液设计的膜组件,可有效将凝液全部排出。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技术目的:
一种易排凝液的立式膜组件,包括上封头、下封头和一个壳体,上下封头分别通过两法兰与壳体密封连接;在立式膜组件的渗余侧下部法兰上方,壳体壁上设置一个开口并固定一根排凝液管,排凝液管深入膜组件内部的一端弯曲向下,接近渗余侧底部。
在上述易排凝液的立式膜组件中,作为更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排凝液管在膜组件内部的一端与渗余侧底部的距离≤5mm。
在上述易排凝液的立式膜组件中,作为更具体的实施方式,排凝液管出口接阀门,不需要排凝液时,阀门关闭,需要排凝液时,阀门开启,并通过控制阀门开度来控制排凝液的速度。
在上述易排凝液的立式膜组件中,作为更具体的实施方式,安装排凝液管的开口位置高于下部的法兰,并尽量靠近法兰。
在上述易排凝液的立式膜组件中,作为更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平行的四块管板,将壳体内的空间从上至下依次分为A、B、C三个空间,壳体内沿与管板垂直的方向设置若干根分离膜管和套管,分离膜管贯穿四块管板,两端固定于第一管板和第四管板,并与管板密封连接;套管套于分离膜管外侧,其两端贯穿第二管板和第三管板,并与管板密封连接,其与空间A和C相通,分离膜管与套管间、各套管间均留有间隙。
在上述易排凝液的立式膜组件中,作为更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管板和第四管板可活动地连接于壳体上,优选以螺栓方式固定于壳体上;所述第二管板和第三管板焊接于壳体内。
在上述易排凝液的立式膜组件中,作为更具体的实施方式,壳体上设置原料进口和原料出口,分别与空间A和空间C相通,原料进口上安装进料挡板。
在上述易排凝液立式膜组件中,作为更具体的实施方式,壳体上还设置有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供传热介质通过。
上述易排凝液的立式膜组件工作过程中,膜组件为正压操作,需分离的原料气体由原料进口进入膜组件,经流分离膜管和套管的间隙,被选择性分离的组分进入分离膜管中心并可收集,未分离出的原料组分进入空间C,由原料出口排出,液体换热介质由介质入口进入,走壳程,由介质出口流出。在长时间使用膜组件情况下,膜组件底部积留有液体,在需要排凝液时,打开排凝液管,依靠膜组件自身压力可将膜组件渗余侧凝液全部排出。
现有技术中膜组件排凝液不彻底,尤其是在用于蒸汽渗透技术时,膜组件渗余侧产生的凝液不能及时排出会导致渗透性能下降,包括膜透量下降,渗透分离选择性下降。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排凝液的立式膜组件,在膜组件的下部法兰附件设置排凝液管,代替现有技术中的排液口,可将积留凝液全部排出,可有效提高膜分离的单程选择性,从而提高膜组件的整体分离性能。在膜组件停止使用或维修时,需要将其内的介质全部排除时,也可有效利用此设计,大大减少了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实施例1的易排凝液的立式膜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实施例2的排凝液立式膜组件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易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易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11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