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力止血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3336.7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686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黄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A61B17/12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21 | 代理人: | 刘佳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止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止血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力止血贴。
背景技术
止血贴适合用来治疗比较轻的伤,伤口比较小的时候用的,这样可以达到快速止血的效果。很多时候当我们使用现有的止血贴的时候,压力无法根据需要来进行调节,不能起到很好的止血效果,这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压力止血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力止血贴,包括基带,所述基带上表面中部设有止血棉布,所述棉布两侧的基带下表面其他部分设有粘贴胶,所述基带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外罩,所述外罩内部设有凸轮,所述凸轮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一端转动连接在外罩的侧壁上,所述转动轴另一端穿过外罩侧壁上的孔并固定连接有棘轮,所述外罩的外壁上设有棘爪,且棘爪的一端与棘轮上的卡齿相抵,所述外罩的一侧设有压片,所述压片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固定连接在外罩的外侧壁,所述压片另一端与棘爪上端相抵,所述棘轮远离外罩的一侧连接摇盘;所述凸轮下侧设有弹片,所述弹片两侧均设有一排卡块,所述基带上表面均布有两排卡槽,且卡块插接在对应的卡槽中,所述凸轮的下端与弹片的凸面相抵。
优选地,所述外罩的下端通过粘胶与基带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弹片采用不锈钢弧形弹片。
优选地,所述止血棉布由多层止血棉组成,且在止血棉布的表面涂覆有止血药物。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将粘贴胶贴在皮肤上,且使止血棉布覆盖于伤口处,再通过摇盘使传动轴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固定连接在传动轴上的凸轮转动,凸轮将使弹片下压,从而达到压力止血的效果,同时棘轮防止弹片的回弹,此外,通过凸轮配合弹片还可以调节止血棉布的压力,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力止血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力止血贴中弹片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 粘贴胶、2 基带、3 外罩、4 转动轴、5 凸轮、6 卡槽、7 止血药物、8 止血棉布、9 弹片、10 卡块、11 摇盘、12 棘轮、13 压片、14 固定块、15 棘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压力止血贴,包括基带2,基带2上表面中部设有止血棉布8,优选地,止血棉布8由多层止血棉组成,且在止血棉布8的表面涂覆有止血药物7,止血棉布8两侧的基带2下表面其他部分设有粘贴胶1,基带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外罩3,进一步讲,外罩3的下端通过粘胶与基带2的表面固定连接,外罩3内部设有凸轮5,凸轮5固定连接有转动轴4,转动轴4一端转动连接在外罩3的侧壁上,转动轴4另一端穿过外罩3侧壁上的孔并固定连接有棘轮12,外罩3的外壁上设有棘爪15,且棘爪15的一端与棘轮12上的卡齿相抵,外罩3的一侧设有压片13,压片13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4,且固定块14固定连接在外罩3的外侧壁,压片13另一端与棘爪15上端相抵,棘轮12远离外罩3的一侧连接摇盘11;凸轮5下侧设有弹片9,具体地说,弹片9采用不锈钢弧形弹片,弹片9两侧均设有一排卡块10,基带2上表面均布有两排卡槽6,且卡块10插接在对应的卡槽6中,凸轮5的下端与弹片9的凸面相抵。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将粘贴胶2贴在皮肤上,且使止血棉布8覆盖于伤口处,再通过摇盘11使传动轴4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固定连接在传动轴4上的凸轮5转动,凸轮5将使弹片9下压,从而达到压力止血的效果,同时棘轮15防止弹片9的回弹,过改变凸轮5转动的角度,可调节止血棉布8的压力,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33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鼻外伤治疗贴
- 下一篇:防止静脉留置针压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