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钻井液封堵性能评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3569.7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7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陈一健;徐同台;张伦平;肖伟伟;许秀彬;林希汕;陈星宇;马行云;王柯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皓瀚完井岩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石大胡杨石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夏艳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井 封堵 性能 评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勘探中钻井液性能评价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钻井液封堵性能评价装置。
背景技术
井塌、井漏、油气层保护是制约钻井工程顺利进行的3大技术难题。对于层理、裂隙发育的地层,为防止地层井塌、漏失,减少对油气层的损害,要求钻井液具有较强的封堵性,提高地层承压能力、稳定井壁、防止井漏、保护油气层的目的。目前,在对钻井液性能进行评价时,尤其是对钻井液的防塌封堵性能进行评价的时候,不仅评价的标准缺乏统一性,而且评价方法也非常多,在评价钻井液的防塌封堵性能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有的测试仪器设计过于复杂,操作不方便。
(2)采用的一些测试方法与现场实际应用存在明显的差距,即测试数据不能反映现场的实际情况,尤其是不能反映钻井液在井壁实际的封堵性能。
(3)作业地层的裂缝大小或地层的孔隙率随着作业地点的更换或作业时间的长短发生变化,为了保证钻井液具有良好的防塌封堵性能,作业人员必须能够根据地层的差异性对钻井液进行调整,即要求在测试模拟过程中,力求测试模拟过程接近实际作业情况,而目前的测试仪器不能满足该要求。
实用新型名称钻井液封堵性能检测仪,申请号201320229813.9,公开了一种通过滤网来提高测试数据精确度的钻井液封堵性能检测仪,其为作业人员对现场钻井液性能的掌握和及时调整提供有力依据,但是其测试过程未能根据地层的差异性进行调整,测试效果不理想。
因此,有必要改进现有的装置,使其能够针对岩层与钻井液进行压力测试传递,而且能够根据现场的情况对钻井液进行调整,并且设计简单、操作方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钻井液封堵性能评价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能有效解决现有钻井液封堵性能测试装置无法真正模拟现场状态,测试数据无法准确反映现场实际情况的问题,还能准确测试岩层和钻井液间的压力传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钻井液封堵性能评价装置,包括夹持器1、泥浆循环系统。
所述夹持器和泥浆循环系统是本实用新型实现目的的关键技术,其中夹持器1包括流体循环柱塞3、下游测压柱塞10、岩心胶套1-4、测试岩样1-5、可自加热的夹持器釜体1-1,所述流体循环柱塞3设有流体循环入口1-7和流体循环出口1-8,流体循环入口1-7与上游压力传感器5连接,流体循环出口1-8与泥浆容器7连接;流体循环柱塞3与测试岩样1-5之间设有流体循环室1-2和流体多孔滤芯1-3,所述下游测压柱塞10上设有测压传感器1-6。
所述岩心胶套1-4安装于所述夹持器釜体1-1中,测试时所述的测试岩样1-5装入岩心胶套1-4中,所述的夹持器釜体1-1的左端安装下游测压柱塞10,夹持器釜体1-1的右端安装流体循环柱塞3,所述的夹持器釜体1-1内安装有加热管9,加热管9可对夹持器1加热,使夹持器1中的测试岩样稳定在指定的温度,温度传感器2设置于夹持器釜体1-1内部。
所述的泥浆循环系统包括泥浆循环泵8、泥浆容器7及氮气气源6,所述的泥浆容器7外部安装有加热套,可对泥浆容器7加热,使泥浆容器7中的泥浆稳定在指定的温度;所述的泥浆循环泵8的输出口与上游压力传感器5一端连接,泥浆循环泵8的输出口与流体循环柱塞3的流体循环入口1-7相连,上游压力传感器5另一端与泥浆循环柱塞3的流体循环入口1-7连接,泥浆循环柱塞3的流体循环出口1-8与泥浆容器7连接,泥浆循环泵8的输入口与泥浆容器7连接,氮气气源6与泥浆容器7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流体循环柱塞3的流体循环出口1-8与泥浆容器7通过流体高压软管4相连;所述的泥浆容器7的输出口与泥浆循环泵8的输入口通过流体高压软管4相连;所述的泥浆循环泵8与流体循环柱塞3的输入口通过流体高压软管4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钻井液封堵性能评价装置能够真正模拟现场温度、压力及钻井液循环状态,在接近实际作业情况下进行钻井液封堵性能评价,还能准确测试岩层和钻井液间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I;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II。
图中,1-夹持器、2-温度传感器、3-流体循环柱塞、4-流体高压软管、5-上游压力传感器、6-氮气气源、7-泥浆容器、8-泥浆循环泵、10-加热管、9-下游测压柱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皓瀚完井岩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石大胡杨石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皓瀚完井岩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石大胡杨石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35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