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浮式防波堤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5623.1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9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方炜;包雄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26 | 代理人: | 方小惠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波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波堤,尤其是涉及一种浮式防波堤。
背景技术
防波堤是一种用于阻断波浪的冲击力,围护港池和水面平稳以保护港口免受恶劣天气影响,以便船舶安全停泊和作业而修建的水中建筑物。防波堤为目标海域或海岸带提供安全的波浪条件,在海域安全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海洋工程活动的逐步深水化,浮式防波堤具有造价低廉、利于海水交换和修建工期较短等优点,成为深水海域防波堤的优选。
现有的浮式防波堤主要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防波堤单元,防波堤单元包括消波浮体及锚泊系统,锚泊系统将消波浮体固定在设定海域。锚泊系统通常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锚泊装置,锚泊装置包括锚泊线和锚碇连接机构,锚碇连接机构固定设置在海底,锚泊线的一端和锚碇连接机构连接,锚泊线的另一端与消波浮体连接,由此使消波浮体漂浮在相应的海域。
但是,现有的浮式防波堤存在以下问题:锚泊线是由金属制成的锚链实现,一方面成本较高,另一方面锚泊线不可避免的存在拖地长度,而海域环境比较多变,锚泊线初始将消波浮体固定后,消波浮体能保持在静置状态,一旦风浪和潮差较大时,锚泊线的拖地长度发生变化,消波浮体的受力平衡被打破,难以继续保持在初始位置,消波浮体将产生移动,运动响应较大,稳定性差,从而导致防波堤的消浪效果比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较低,不容易发生移动,稳定性高,消浪效果好的浮式防波堤。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浮式防波堤,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防波堤单元,所述的防波堤单元包括消波浮体及用于将所述的消波浮体固定在海域的锚泊系统,所述的锚泊系统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锚泊装置,所述的锚泊装置包括锚链、金属绳、弹性体和锚碇连接机构,所述的锚碇连接机构的一端和所述的锚链的一端连接,所述的锚链的另一端和所述的弹性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弹性体的另一端和所述的金属绳的一端连接,所述的金属绳的另一端和所述的消波浮体连接。
所述的弹性体为弹簧,所述的锚链和所述的金属绳之间还设置有合成纤维绳,所述的合成纤维绳的一端和所述的锚链固定连接,所述的合成纤维绳的另一端和所述的金属绳固定连接,所述的合成纤维绳的长度比所述的弹簧的最大伸长长度小5cm-10cm。该结构中,通过弹簧来实现弹性体,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满足保持拖地长度为零的要求,大大提高了防波堤的经济效益,合成纤维绳作为弹簧保护装置对弹簧进行保护,防止弹簧因潮差意外过大而发生断裂,增加了浮式防波堤的安全性。
所述的合成纤维绳的材料为尼龙、的确良、聚丙稀和聚乙稀的混合物。
所述的金属绳为由多根钢丝拧成股形成的钢丝绳,所述的锚链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链节,所述的链节由多个有档链环依次连接形成。该结构在保证低成本的基础上,增加锚泊装置的抗拉强度,使锚泊装置受力时伸长及弯扭变形小增加了浮式防波堤的安全性。
所述的消波浮体包括漂浮底座和挡波组件,所述的挡波组件包括两根圆管,所述的圆管外径为0.6-0.9米,所述的圆管的侧壁厚度为0.2-0.25米,两根所述的圆管并行设置在所述的漂浮底座的中部,所述的圆管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的漂浮底座的外侧,每根所述的圆管的前侧壁上从上往下间隔设置有多个圆台形的通孔,所述的通孔从下向上倾斜设置且其内径逐渐增大,所述的通孔的最大孔径大于等于10cm且小于等于15cm,所述的通孔的最小孔径大于等于5cm且小于10cm,所述的圆管位于所述的漂浮底座以下部分的高度大于所述的圆管位于所述的漂浮底座以上部分的高度。该结构中,通过两根圆管构成的挡波组件,圆管位于漂浮底座以下部分相当于一个阻尼结构,圆管内部作为海水和风浪通道,圆管位于漂浮底座以上部分存在相当的高度,海浪与挡波组件的接触面为弧形面,结构受力状态较好,耐久性较高,在防御浪峰部分冲击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增加防波堤对近海面海风的消能效果,并且圆管的前侧壁上从上往下间隔设置的多个圆台形的通孔可以降低海水或海风进入圆管内部的冲击速度,能够有效增加防波堤对长波的掩护效果以及水体表层下部振荡波的消能效果,保护防波堤内的结构体、码头以及靠泊船舶。
所述的圆管位于所述的漂浮底座以下部分的高度为3米-3.5米,所述的圆管位于所述的漂浮底座以上部分的高度为2.5米-3米,所述的通孔的轴线和所述的圆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度-45度,所述的通孔的侧壁为凹凸不平的粗糙面。该结构中,通孔倾斜设置且侧壁为凹凸不平的粗糙面,海水或海风在进入通孔时,水质点或风质点与通孔的侧壁之间进行充分摩擦来消耗能量,大大增加了防波堤的消能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56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