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驱蚊风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7402.8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7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高春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37218 | 代理人: | 刘庆兰 |
地址: | 43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驱蚊风扇。
背景技术
传统的风扇大都只能满足使用者吹到凉风的要求,不能满足使用者防止被蚊子叮咬的需求。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既能便于人们吹凉风又能有效驱蚊的风扇,比如CN 202326297 U公开的一种驱蚊风扇,该实用新型在风扇支架上设有一个支架、在支架内设有一个瓶子、瓶子用来盛装花露水等驱蚊液体,来达到驱蚊的目的。该实用新型平时不用时,用瓶盖将瓶子口盖上;需要使用时,将瓶盖取下,换上瓶塞。显然,该实用新型使用起来较麻烦。由此可见,能够设计一种可根据感应人体自行控制驱蚊过程的驱蚊风扇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驱蚊风扇。
一种驱蚊风扇,包括风扇本体1,所述风扇本体1上设有鹅颈管2,所述鹅颈管2的自由端固定设有上端开口、内部中空的驱蚊盒3;所述驱蚊盒3内设有吸水棉4,所述驱蚊盒3外设有红外感应开关5,所述驱蚊盒3的开口端还可拆卸连接端盖6;所述端盖6上设有通孔7、可充电电池8,所述通孔7连接导管9,所述导管9连接常闭型电磁阀10;所述可充电电池8、红外感应开关5、常闭型电磁阀10依次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吸水棉4内设有湿度传感器11,所述驱蚊盒3上还固定设有控制器12、蜂鸣器13;所述湿度传感器11、控制器12、蜂鸣器13依次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常闭型电磁阀10的出气口可拆卸设有透气防尘布层14。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驱蚊盒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端盖,端盖上设有通孔,通孔通过导管连接常闭型电磁阀,且可充电电池、红外感应开关、常闭型电磁阀依次电连接,上述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在检测到人体时自动打开常闭型电磁阀,吸水棉所吸取的驱蚊液通过常闭型电磁阀的出气口扩散至空气中,实现了本实用新型根据感应人体自行控制驱蚊过程的功能;
2、本实用新型中吸水棉内设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控制器、蜂鸣器依次电连接,上述设置可便于使用者通过对吸水棉的湿度进行监控,来达到监控吸水棉中驱蚊液剩余量的目的,当吸水棉中的湿度低于控制器的预先设定值时,控制器可控制蜂鸣器发出声响,提醒使用者向驱蚊盒添加驱蚊液;
3、本实用新型中常闭型电磁阀的出气口可拆卸设有透气防尘布层的设置,可有效防止灰尘落入驱蚊盒内,减少使用者清理驱蚊盒及吸水棉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驱蚊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驱蚊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驱蚊风扇,包括风扇本体1,风扇本体1上设有鹅颈管2,鹅颈管2的自由端固定设有上端开口、内部中空的驱蚊盒3;驱蚊盒3内设有吸水棉4,驱蚊盒3外设有红外感应开关5,驱蚊盒3的开口端还可拆卸连接端盖6;端盖6上设有通孔7、可充电电池8,通孔7连接导管9,导管9连接常闭型电磁阀10,常闭型电磁阀10的出气口可拆卸设有透气防尘布层14;可充电电池8、红外感应开关5、常闭型电磁阀10依次电连接。
吸水棉4内设有湿度传感器11,驱蚊盒3上还固定设有控制器12、蜂鸣器13;湿度传感器11、控制器12、蜂鸣器13依次电连接。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当有人进入红外感应开关5的感应范围内,红外感应开关5闭合,由可充电电池8、红外感应开关5、常闭型电磁阀10依次电连接组成的电路接通,此时,常闭型电磁阀10打开,吸水棉4内的驱蚊液通过常闭型电磁阀10向空气中挥发,而本实用新型中扇叶的转动加快了空气的流动,空气的快速流动又加快了驱蚊液快速扩散至整个房间。当人体离开红外感应开关5的感应范围,红外感应开关5断开,由可充电电池8、红外感应开关5、常闭型电磁阀10依次电连接组成的电路断开,此时,常闭型电磁阀10闭合,吸水棉4内的驱蚊液无法经过常闭型电磁阀10向空气中挥发。
湿度传感器11对吸水棉4的湿度进行测量并将测量值反馈给控制器12,当控制器12检测到湿度传感器11反馈的湿度值低于控制器12预先设定的湿度值时,控制器12控制蜂鸣器13发出声音,提示使用者需向驱蚊盒3内添加驱蚊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未经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74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