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海上溢油回收分离储存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9120.1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2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周航;周易宏;陈占营;韩天保;廖正举;杜嘉婧;李书乾;魏磊;袁豪杉;宁亦梅;孙龙飞;唐智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航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B01D17/0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000 河南省焦作***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海上 溢油 回收 分离 储存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海上溢油回收分离储存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国家的能源战略中心逐渐向海洋靠拢,能源运输和能源开采越来越频繁,然而墨西哥湾漏油、大连油管爆炸漏油、渤海湾漏油事件等漏油事故频发,溢油污染是海洋污染的重大污染源之一,清理十分困难,原油的密度小于海水且易风化,在海水和海风的冲击下,溢油的扩散速度非常快,对海洋环境、生物等带来严重的危害,因而溢油污染治理逐渐成为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而市面上的海上溢油处理装置只是简单地将溢油收集到船舶上而且没有研发出高效溢油回收分离产品,对溢油收集的不够彻底,收集效果不佳,另外市面上的溢油收集装置对于不同粘度的溢油无法高效回收,对于大规模的溢油以及恶劣海况下的溢油回收效率非常低,大多溢油回收装置存在回收效率低、适应环境有限、系统性差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海上溢油回收分离储存设备,能够提高大规模的溢油以及恶劣海况下的溢油回收效率和速率,对于不同粘度的溢油也能高效回收,适应环境强、系统性好。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海上溢油回收分离储存设备,包括溢油采集装置、溢油储存箱、油水分离装置、电力供应系统、溢油收集桶以及自动控制系统,所述溢油采集装置包括浮板、安装于浮板上的油泵、呈V形铰接连接于浮板前端的围油浮管,所述围油浮管底部设置有油膜探测器,V形铰接连接的两个围油浮管之间设置有电动推杆,围油浮管通过多通接头与油泵接入管连接,油泵出口与溢油储存箱连接,溢油储存箱内设置有调温柱,溢油储存箱的底部设置有与调温柱电性连接的调温装置,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包括一桶体、设置于桶体内部且通过一离心电机控制转动的离心桶,所述溢油储存箱顶部设置有一连通至离心桶的排油管,所述电力供应系统包括一内燃发电机以及与内燃发电机连接的蓄电池,所述离心桶内侧底部设置有一小型抽油泵,所述抽油泵出油管通过一三通接头分别连接溢油收集桶以及内燃发电机,所述蓄电池与自动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又分别与油膜探测器、电动推杆、油泵、调温装置、离心电机以及小型抽油泵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控制系统采用MSC-51单片机芯片。
进一步的,所述离心桶侧面为网孔状且在离心桶内壁设置有亲油疏水的油水分离膜。
进一步的,所述溢油储存箱以及桶体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排水管。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新型海上溢油回收分离储存设备,其可以通过油膜探测器检测海面溢油,通过连接油泵的围油浮管吸收溢油,通过位于溢油储存箱内的调温柱对溢油进行加热或降温,改变溢油的粘度,提高溢油的分离效果,然后再通过离心分离,从而可以更好的回收溢油,另外可以利用提取的溢油来给本设备提供电能,循环综合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溢油采集装置;2-溢油储存箱;3-油水分离装置;4-电力供应系统;5-溢油收集桶;6-自动控制系统;7-排水管;11-浮板;12-油泵;13-围油浮管;14-油膜探测器;15-电动推杆;21-排油管;22-调温柱;23-调温装置;31-桶体;32-离心桶;33-离心电机;34-小型抽油泵;35-油水分离膜;41-内燃发电机;42-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航,未经周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91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