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套管油纸绝缘电热联合老化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9128.8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0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陈雪骄;徐肖伟;王科;谭向宇;邹德旭;周利军;侯建峰;孙鹏;刘红文;刘光祺;申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西安西电高压套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6 | 分类号: | G01R31/16;G01N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套管 油纸 绝缘 电热 联合 老化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套管油纸绝缘状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套管油纸绝缘电热联合老化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器套管是电气设备的重要构件,用于变压器、电抗器等电气设备高压引线对金属外壳的绝缘,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绝缘性能直接关系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油浸式套管在运行过程中,套管的油纸绝缘长期处于强电场下将导致套管的油纸绝缘发生电老化,同时套管的中心导电铜管会通过大电流,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套管的导电铜管将会产热,在长期的运行中电流通过导电铜管产生的热不能快速的散发出去将会聚集在套管内,使得套管的内绝缘发生热老化。由于油浸式套管内绝缘电容芯子的制造过程采取用绝缘纸(厚度0.08-0.15mm,常用0.12mm),包绕在铜管上。
套管实际工程运行中,套管上部由于受引流线产热的作用温度最高,套管底部受变压器油温的作用温度较高但低于套管上部温度,套管中间部分是套管整体温度最低的部分,因此套管整体轴向温度分布是不均匀的,致使套管内部缠绕在铜管的同一张绝缘纸的轴向老化状态亦不一致,然而目前,国内外在进行油纸绝缘加速热老化实验时,一般都是采用老化箱对油纸进行均匀加速热老化,不能够模拟套管油纸绝缘不均匀加速热老化,且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可以同时模拟强电场与不均匀热场联合作用的套管油纸绝缘老化的实验系统,在研究套管绝缘油纸的热老化和电老化时只能分步进行。在用于研究套管绝缘材料性能时往往产生很大偏差,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强电场与不均匀热场联合作用下套管油纸绝缘的老化,因此急需一种强电场与不均匀热场联合作用的套管油纸绝缘老化实验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套管油纸绝缘电热联合老化实验装置,以解决现有老化实验装置不能模拟套管油纸绝缘在强电场和不均匀热场联合作用下的加速老化过程,无法准确反映出套管油纸绝缘在真实工作状态下的电热联合老化规律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套管油纸绝缘电热联合老化实验装置,包括:实验箱、电热联合老化装置、采集与控制装置、高压直流电源、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一软管、油泵、第二软管、绝缘油箱、第三软管和12V直流电源;
所述电热联合老化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盖、第一铜管、第一加热圆环、第一隔热层、第二铜管、第二加热圆环、第二隔热层、第三铜管、第三加热圆环、第二固定盖和圆筒电极;
所述实验箱的一端与所述油泵的一端由所述第一软管连接;
所述油泵的另一端与所述绝缘油箱的一端由所述第二软管连接;
所述绝缘油箱的另一端与所述实验箱的另一端由所述第三软管连接;
所述电热联合老化装置设置于所述实验箱内部中轴线上;
所述第一加热圆环与所述第一铜管的内部贴合;
所述第二加热圆环与所述第二铜管的内部贴合;
所述第三加热圆环与所述第三铜管的内部贴合;
所述第一铜管和所述第一加热圆环与所述第二铜管和所述第二加热圆环之间设有所述第一隔热层;
所述第二铜管和所述第二加热圆环与所述第三铜管和所述第三加热圆环之间设有所述第二隔热层;
所述第一铜管、所述第二铜管和所述第三铜管的外部设有所述圆筒电极;
所述第一加热圆环、所述第二加热圆环和所述第三加热圆环均与所述12V直流电源连接;
所述圆筒电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盖连接;
所述圆筒电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盖连接;
所述高压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所述圆筒电极连接,所述高压直流电源的负极接线端与所述第一铜管、所述第二铜管和所述第三铜管连接;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实验箱的内侧底部中心处;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距离所述第三铜管的外侧10cm处;
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距离所述第二铜管的外侧10cm处;
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距离所述第一铜管的外侧10cm处;
所述采集与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油泵连接。
优选地,在与所述第一加热圆环接触处的所述第一固定盖上设有导线槽,且导线槽与所述第一固定盖的圆心距离为125mm-145mm;
在与所述第二加热圆环接触处的所述第一隔热层上设有导线槽,且导线槽与所述第一隔热层的圆心距离为125mm-14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西安西电高压套管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西安西电高压套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91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