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级分布式牡蛎壳陶粒生物滤柱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9136.2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32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洪俊明;王滴;吴丽颖;于永波;王炳煌;张圆春;朱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02;C02F9/14;C02F101/16;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20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分布式 牡蛎 陶粒 生物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工程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级分布式牡蛎壳陶粒生物滤柱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废水排放总量的增加,化肥、合成洗涤剂及农药的广泛使用,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不断升高,而氮、磷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水体富营养化备受人们关注。近年,我国政府对各类污水中水质指标的排放制定了更严格的标准,常规的生化处理装置可以有效降低污水的BOD5和SS,但对污水中同时存在的N和P等营养物只能去除10%~20%,大量含磷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因此需要更加稳定、经济、高效的脱氮除磷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级分布式牡蛎壳陶粒生物滤柱污水处理装置,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多级分布式牡蛎壳陶粒生物滤柱污水处理装置所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污水中存在氮和磷等营养物去除率低的问题,通过对常规装置的优化,有效提高其去除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级分布式牡蛎壳陶粒生物滤柱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原水槽、滤柱、承托板、进气管、曝气泵、蠕动泵和多孔塑料板;多块多孔塑料板分别安装在滤柱的腔内并将滤柱的内腔隔成多层;承托板固定在滤柱的底端,并在承托板上填入砾石以形成承托层;在滤柱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进、出水口;在滤柱内,由多块多孔塑料板所隔成的多层中,由下向上交替填充牡蛎壳和陶粒形成滤料层;原水槽通过蠕动泵与滤柱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曝气泵连接在滤柱的底部的进气口处。
作为优选的,所述承托层填充高度为100~300mm;
作为优选的,所述进水口设于承托板的上方50~150mm处,并通过软管与所述蠕动泵相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出水口设于距离承托板高度1600~1800mm处。
作为优选的,所述进气口位于承托层并距离承托板50~150mm处,在进气口与曝气泵之间还设置流量计,用于检测曝气泵的供氧量。
作为优选的,所述多孔塑料板上的小孔以排排孔形式排列,且孔径为1~3mm,孔隙为2~4mm。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首先在滤柱底部的承托层上将滤料按牡蛎壳和陶粒以体积比为1:2.5~3.5的比例分层多级交替依次向上填充分布于滤柱内,滤料分层为4~6级,填充过程中牡蛎壳与陶粒层之间采用多孔塑料板隔开,且该牡蛎壳和陶粒表面负载微生物;然后利用蠕动泵使原水槽内的污水自下而上的进入滤柱的底部,进水过程中保证污水的均匀;最后污水经过多级滤料牡蛎壳和陶粒表面负载微生物的生物净化以及牡蛎壳和陶粒层的滤料层过滤,逐级深化处理污水,得到净化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多级分布式牡蛎壳陶粒生物滤柱污水处理装置,结构简单,除磷效果好、滤柱出水维持在稳定的pH值范围,而且曝气泵使滤柱内气液混合更加均匀,通过滤料层氧气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无剩余污泥、不造成二次污染、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等优点,同时实现废弃牡蛎壳的再利用。
2.本实用新型采用滤柱内用牡蛎壳和陶粒分层多级分布的生物滤柱,填料按比例间隔交替填充,且表面负载微生物对污水进行生物净化,逐级深化处理污水,氨氮和总磷等的去除率随着层级的增加而提高,用牡蛎壳和陶粒分层多级分布的生物滤柱不仅能够为后续的硝化反应阶段提供充足的碱度,而且大大提高了曝气生物滤柱的硝化效率。
3.本实用新型采用牡蛎壳和陶粒作为填料,因陶粒层表面粗糙多微孔,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增进陶粒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质的吸附;且牡蛎壳层含有丰富的CaCO3,可以调节pH稳定在6.8左右,维持微生物的生长,酸化过程中碳酸钙成分的不断溶出,可将污水中的磷酸盐通过化学除磷方式去除,以这种分层多级分布式填充填料,各种水质指标均会随着层级的增加而改善。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级分 布式牡蛎壳陶粒生物滤柱污水处理装置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滤柱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孔塑料板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pH处理效果和均匀混合生物滤柱的效果比较图;其中横坐标为时间/d,纵坐标为pH值;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总磷处理效果和均匀混合生物滤柱的效果比较图;其中横坐标为时间/d,纵坐标为总磷浓度/mg·L-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91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黑臭水体的一体化治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箱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