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脑散热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0275.7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90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恒钜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G06F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陈正兴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脑 散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散热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脑散热板。
背景技术
当电脑工作时,机箱内部会产生高温,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不断的更新换代,电脑的集成电路越来越精密,体积也越来越小。因为温度的升高将会影响电脑中各部件的工作,故必须加设散热装置以降低电脑的温度,但是目前多在机箱内设置有风扇,利用风扇对电脑内芯片进行散热,但是采用此种方法散热,虽然风扇对芯片吹风,但是芯片内的热量无法被传递出,这样导致散热效果不好,容易造成芯片的损坏,影响电脑的工作。
以往的使用电脑散热板结构简单,只能通过金属贴片对电脑内部发热部件进行降温,降温效率底下,不能满足功率越来越大,性能越来越来越好,发热也越来越多的芯片发展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脑散热板,具备给电脑散热的优良性能,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脑散热板,包括降温板、降温板正面、温度转换箱和机箱面板,所述降温板为中空结构,所述降温板正面固定设有冷却金属扁管,所述冷却金属扁管通过钢丝绑在所述降温板正面上的钢板上,所述冷却金属扁管为连续弯折结构,所述冷却金属扁管的端点处设有进水入口,所述冷却金属扁管通过所述进水入口连接外部水流管,所述降温板的四个端点均开凿有螺丝固定孔,所述降温板通过螺丝固定正反两面,所述降温板的内部固定设所述降温板内面,所述降温板内面固定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外侧通过螺丝固定扇叶,所述扇叶为波浪形,所述扇叶的正面正对冷却金属扁管,所述温度转换箱分 为转换箱正面、转换箱侧面、温度转换箱底面和转换箱顶面,所述温度转换箱上方固定设有铰链,所述温度转换箱通过铰链连接所述转换箱顶面,所述转换箱顶面上固定设有把手,所述转换箱底面固定设有所述转换箱侧面,所述转换箱侧面通过管道连接水龙头。
优选的,所述降温板和所述温度转换箱分别固定所述机箱面板的两侧,所述降温板和所述温度转换箱通过卡槽固定在所述机箱面板上。
优选的,所述机箱面板上开凿有水管进入所述机箱口,所述外部水流管穿过水管所述进入机箱口。
优选的,所述温度转换箱正面温度显示器,所述温度显示器通过电性连接温度测量仪,所述温度测量仪设置在所述温度转换箱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该种实用新型通过风冷将热量吹散,通过水冷将热量传输到机箱外,将热水还成冷水可以不断的降低机箱内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脑散热板中转换箱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脑散热板中降温板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脑散热板中降温板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脑散热板中机箱面板和左右两侧降温板和温度转换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脑散热板中降温板和温度转换箱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降温板正面,2-进水入口,3-冷却金属扁管,4-螺丝固定孔,5-转换箱侧面,6-铰链,7-把手,8-转换箱正面,9-温度显示器,10-转换箱出水口,11-水龙头,12-转轴,13-扇叶,14-降温板内面,15-机箱面板,16-水管进入机箱口,17-降温板,18-外部水流管,19-温度转换箱,20-转换箱底面,21-转换箱顶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恒钜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恒钜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02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衬套
- 下一篇:一种具有三重减震装置的真空泵惰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