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穹顶离心凝聚型分离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0481.8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0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朱彻;胡大鹏;刘培启;代玉强;于洋;张大为;刘润杰;张礼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4B1/06 | 分类号: | B04B1/06;B04B7/16;B04B9/02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21208 | 代理人: | 花向阳,杨翠翠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穹顶 离心 凝聚 分离 | ||
1.一种立式穹顶结构向心凝聚型分离机,其特征是:它包括上轴承箱座(4)、穹顶收集封盖(6)、机械密封(7)、密封封盖(8)、轴承(9)、转鼓上盖(11)、重液向心泵(12)、轻液向心泵(15)、转鼓(16)、初分离室离心叶轮叶片(22)、初分离室叶轮轮毂(23)、终分离室离心叶轮叶片(17)、终分离室叶轮轮毂(18)、机壳(19)、中心主轴(37)、凝聚腔室内筒壁(20)、凝聚腔室缠绕卷筒(21)、转鼓下盖(24)、下轴承座(27)、下轴承(28)、填料函下端盖(31)和压盖(33);所述分离机采用立式结构,顶部为一穹顶翻盖结构,左边是合页,右边为旋紧螺栓,所述穹顶收集封盖(6)的内部被分割成分别走轻液、重液的上下二层腔室,二层腔室互不相通,上层腔室与轻液收集口(1)连接,而下层腔室与重液收集口(10)连接,在穹顶封盖的顶部下方,设有一个薄板挡液罩;所述机壳(19)为静止固定的筒体,其上端内部设有一个轻液向心泵(15)和一个重液向心泵(12),轻液向心泵(15)和重液向心泵(12)在机器中是跟机壳一样静止不动,并不随转鼓(16)、中心主轴(37)、中间各种内件及被分离处理物料一起转动;待分离物料在高速旋转带动下被吸入轻液向心泵(15)和重液向心泵(12),轻液向心泵(15)的结构由位于终分离室叶轮轮毂(18)和轻液导向盖板(14)构成的泵室为主体;而重液向心泵(12)的主体则是由转鼓上盖(11)和重液导向盖板(13)构成的泵室,轻液、重液向心泵通过各自吸入口不断地吸入轻液、重液,从而将轻液和重液分开;另外重液向心泵(12)外部与转鼓上盖(11)采用了机械密封(7),重液向心泵(12)的泵体为静止件,与其接触的为密封静环,这其中还包括压紧此密封静环的弹簧,而通常位于静环位置处的密封环及O形圈由于是靠转鼓上盖(11)压紧的,故此密封环被称为密封动环;静止的机壳(19)内安装有高速转动的转鼓(16),转鼓部分由中心主轴(37)、转鼓(16)、转鼓上盖(11)、重液向心泵(12)、重液导向盖板(13)、轻液导向盖板(14)、终分离室离心叶轮叶片(17)、终分离室叶轮轮毂(18)、凝聚腔室内筒壁(20)、凝聚腔室缠绕卷筒(21)、初分离室离心叶轮叶片(22)、初分离室叶轮轮毂(23)和转鼓下盖(24)构成;转鼓(16)的体内被划分成初分离室、凝聚室和终分离室,在下部的初分离室包含初分离室离心叶轮叶片(22)和初分离室叶轮轮毂(23),位于转鼓(16)上部的终分离室包含终分离室离心叶轮叶片(17)和终分离室叶轮轮毂(18),初分离室与终分离室的构造是相同的,其中的核心部件分离叶轮是由终分离室叶轮轮毂(18)和初分离室叶轮轮毂(23)上面分别开有一周的插槽,终分离室离心叶轮叶片(17)和初分离室离心叶轮叶片(22)均是由对称于中心轴且每一片均按照设定的角度排列成放射状的薄板构成,叶轮的叶片是固定在叶轮插槽中,并在叶轮外表面上缠绕一根设定宽度的钢带,将叶片紧固在插槽中;在初分离室与终分离室之间设有凝聚室,其核心部件为凝聚器,凝聚器包含由凝聚腔室内筒壁(20)和凝聚腔室缠绕卷筒(21),凝聚器内凝聚腔室缠绕卷筒(21)为由薄钢板卷制成螺旋缠绕状的重叠式旋转筒,卷筒重叠的层数为30-180层;且卷筒上每一层均间隔80-100毫米设置排满直径2-3毫米,高0.7毫米的凸状小孔;层板间隙较小但要确保均匀,为定层板间距,用金属板条定距以保证液体与转鼓同步旋转;定距条按上下顺流流动方向排列,圆筒高速旋转;初分离室叶轮轮毂(23)、终分离室叶轮轮毂(18)以及凝聚腔室内筒壁(20)与中心主轴(37)之间通过键联接;此外在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了方便更换轴承的轴承箱,其中上轴承箱座(4),轴承装入后其内、外圈分别被压紧螺母压紧并限位,为躲避翻盖式穹顶收集封盖(6)的接触,压紧上轴承箱座(4)采用的是沉头内六角螺栓;另外由转鼓上盖(11)和重液导向盖板(13)以及转鼓(16)一起构成轴承(9)内圈的硬支撑;下轴承座(27)的内部装有下轴承(28),下轴承(28)的内圈是靠圆螺母压帽(30)压紧止动垫片(29),而轴承的外圈是由填料函下端盖(31)直接压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048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