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儿科临床支气管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0565.1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6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宋燕玲;胡美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燕玲;胡美莲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45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儿科 临床 支气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儿科临床支气管托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术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气管切开术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目前,气管切开有四种方法:气管切开术;经皮气管切开术;环甲膜切开术;微创气管切开术,在公知的技术领域,在临床医疗中,针对病危的病人以及手术中的病人进行支气管氧气的输送是极为必要的,一般采用输气管组件进行氧气的输送,而与此同时,如果病人在失去自主意识的情况下,需要对病人的气管进行切割固定,为了保持位置的稳固,需要进行固定,一般通过胶带进行固定,这对成年人来说是可行的,但是对于自主控制力差的儿童来说,会由于习惯性的哭闹等原因翻转身体,从而导致输气组件的脱落,同时,在针对儿童支气管手术中,对于儿童的固定也是大为费事,需要一种能够对儿童的颈部进行固定的装置,便于氧气的输送或者进行手术,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儿科临床支气管托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儿科临床支气管托装置,肩部固定调节装置配合肩托的使用可以固定儿童的肩部,便于手术操作和输气组件的固定,头罩可以固定儿童的头部,通口用于露出儿童的脸部,设计人性化,整个装置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较高,固定效果良好,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儿科临床支气管托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前表面设有薄板,所述底板上表面中部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设置在薄板的左右两侧且横向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部均设有肩部固定调节装置,所述肩部固定调节装置上侧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有肩托,所述底板上表面后端中部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部设有颈部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颈部高度调节装置上侧连接有颈托,所述颈托上表面设有海绵垫,所述底板上表面后端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四凹槽纵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第四凹槽内部设有移动导轨,所述移动导轨上套装有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顶部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侧面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杆横向设置且位置相互对应,两个第二连接杆之间连接有头罩,所述头罩顶部设有通口,所述底板上表面后侧右端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第四凹槽的右侧,控制器与肩部固定调节装置、颈部高度调节装置、直线电机和外部电源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薄板设置在底板上表面的中间位置且纵向设置,薄板中部设有薄板通槽,所述薄板通槽的位置与颈部高度调节装置的位置上下对应,所述颈托设置在薄板通槽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肩部固定调节装置的数量为两个,肩部固定调节装置包括导轨、电机、滑槽、丝杠、滑块、第一支撑板和挡环,所述导轨分别设置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底部,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导轨的一侧,导轨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丝杠和滑块,滑槽两端设有挡环,所述滑块和丝杠配合连接,滑块和滑槽活动卡接,所述丝杠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滑块顶部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与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颈部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板、电动伸缩杆和伸缩平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在第三凹槽的底部,第二支撑板上表面设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数量为三个且在第二支撑板上等距排列,电动伸缩杆顶端与伸缩平板连接,所述伸缩平板顶部与颈托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与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导轨设置在第四凹槽的底部,移动导轨的两端均设有限位件,限位件设置在第四凹槽的底部,该限位件为塑胶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儿科临床支气管托装置,肩部固定调节装置配合肩托的使用可以固定儿童的肩部,颈部高度调节装置配合颈托的使用可以对儿童颈部的高度进行微调,便于手术操作和输气组件的固定,头罩可以固定儿童的头部,通口用于露出儿童的脸部,设计人性化,整个装置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较高,固定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肩部固定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颈部高度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燕玲;胡美莲,未经宋燕玲;胡美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05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