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热器以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电动汽车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0919.2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0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白光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17 | 代理人: | 陆军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器 以及 具有 电动汽车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以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电动汽车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控制器包括控制箱体、电容、半导体(IGBT)模块、半导体(IGBT)模块驱动板、电源板以及控制板,其冷却液散热结构多为通过在电源板、电容、半导体(IGBT)模块的外部通过设置单独的散热器后通过外部散热器的散热翅片上流过的冷却液来到达半导体模块冷却散热的目的,如在所述半导体(IGBT)模块外部设置散热器等。
但上述现有的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及其散热结构存在如下缺陷:
1、现有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的设计使得电机控制器中半导体模块、电容模块、散热器模块均占据一部分的体积位置,使得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模块的整体体积偏大,同时此种散热器结构也增加了控制器的重量。
2、上述的现有电动汽车控制器散热结构仅能实现半导体模块的单面散热,散热效果差。
3、上述的现有电动汽车控制器的半导体散热结构仅能对半导体模块进行散热,而从半导体模块向控制器中其他电子元器件的内部排放的热量增加后,其他电子元器件的内部温度就要上升,仅能针对半导体模块进行散热,或者需要额外增加散热回路来对其他元器件进行散热,结构复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散热器以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电动汽车控制器,使其可以对半导体模块以及电容进行充分散热,同时可简化散热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散热器以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电动汽车控制器,其能够对电动汽车控制器的半导体模块(IGBT)以及电容进行散热,延长半导体元件的使用寿命;且使得电动汽车控制器更为小型化、轻量化、集成化;在简化了电动汽车控制器结构的基础上也降低了制造难度,节约了工人的操作时间,降低了材料成本与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就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散热器,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散热件、第二散热件、第三散热件、第四散热件以及水路连接器;所述第一散热件以及第二散热件之间具有安装第一发热元件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散热件以及第三散热件之间形成用于安装至少一个第二发热元件的第一夹层;所述第二散热件以及第四散热件之间形成用于安装至少一个第二发热元件的第二夹层;
所述水路连接器包括相互独立的冷却液输入管和冷却液输出管,所述第一散热件、第二散热件、第三散热件以及第四散热件均与冷却液输入管连通,且所述第一散热件、第二散热件、第三散热件以及第四散热件均与冷却液输出管连通;所述冷却液通过所述水路连接器的冷却液输入管同时进入到所述第一散热件、第二散热件、第三散热件以及第四散热件中流动,并在对所述第一发热元件以及第二发热元件进行散热后从所述水路连接器的冷却液输出管流出。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件以及第二散热件的外侧分别紧贴所述第一发热元件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层内,所述第一散热件以及第三散热件的内侧分别覆盖并紧贴所述第二发热元件的两个有效散热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层内,所述第二散热件以及第四散热件的内侧分别覆盖并紧贴所述第二发热元件的两个有效散热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件、第二散热件、第三散热件以及第四散热件结构相同,均包括:
上侧板、下侧板、外侧板以及内侧板,且所述上侧板、下侧板、外侧板以
及内侧板围成可供所述冷却液流动的流动腔;所述内侧板用于覆盖并紧贴所述第二发热元件的两个有效散热面;
基板,其设置在所述流动腔内,且所述基板上开设有若干供所述冷却液进入的流通孔;
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的若干圆柱形小管道,每一所述圆柱形小管道的进口端均与一流通孔连接;
所述内侧板上设有与所述圆柱形小管道相对应的若干盲孔,每一所述圆柱形小管道的出口端均伸入到所述盲孔中,且伸入到所述盲孔中的部分圆柱形小管道与所述盲孔之间存在可供所述冷却液重新返回到所述流动腔的返回间隙;
所述冷却液进入到所述流动腔后,在持续的压力作用下通过所述流通孔以及所述圆柱形小管道的出口端进入到所述盲孔中,并在带走所述第二发热元件传递给所述内侧板的热量后通过所述返回间隙返回到所述流动腔,且从所述水路连接器的冷却液输出管流出。
优选的,所述圆柱形小管道与所述盲孔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盲孔的深度大于伸入到所述盲孔中的圆柱形小管道的部分的长度;且所述盲孔底部的截面为三角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09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书页码识别信号系统
- 下一篇:升降装置及轮椅训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