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定轮速传感器线束的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1222.7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5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任金辉;鲍文光;闫优胜;樊晓浒;何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2 | 分类号: | H02G3/02;B60R16/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60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传感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部件技术,尤其是一种固定轮速传感器线束的机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装配过程中,线束干涉是保安防灾的重点检查项目,线束干涉带来的危害轻则发生车辆短路、断路,损坏汽车内部元器件,重则造成火灾,如仪表板下面的线束与转向管柱接触,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可能会造成线束磨损,导致外部灯与仪表板灯失效。汽车轮速传感器作为汽车主动力安全关键重件,为汽车减小制动距离、减少侧滑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如何保证轮速传感器及其线束不被破坏显得至关重要。现有技术中轮速传感器线束固定支架其结构根据车身不同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3580629A设计的一种轮速传感器线束固定支架,包括悬臂,悬臂的两端向相同方向进行折弯,形成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第二折弯部按折弯的反方向再次折弯,形成第四折弯部;第四折弯部的端部设置有垂直于第四折弯部的支架部;支架部的顶端设置有与悬臂大致平行的第二悬臂;第二悬臂的两端向与悬臂的两端折弯方向相对的折弯,形成第五折弯部和第六折弯部;第六折弯部的端部设置有垂直于第六折弯部的第二支架部。又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5265175U,一种轮速传感器线束固定支架,包括注塑成型的L型塑料支架本体,在L型塑料支架本体的底面一侧开设有长圆孔,另一侧开设有圆孔;在L型塑料支架本体的立面顶部开设有线束固定卡槽,线束固定卡槽上部为倒梯形,下部为圆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消除轮速传感器磨损的安全隐患、提高装配工艺执行能力,并减少单台制造成本,同时加强固定效果,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固定轮速传感器线束的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固定轮速传感器线束的机构,包括具有横杆和两侧脚的门架体,其特征是在所述的门架体横杆部位设有与横杆同方向布置的固线载体,固线载体的长度大于等于门架体横杆的二分之一,沿固线载体长度方向设有线束过孔,在门架体横杆的两侧分别设有后端固定机构;所述的门架体两侧脚共同构成具有弹性的卡脚。本技术方案采用一体式塑料注塑件,通过后端的线束过孔使轮速传感器线束穿过,由于圆柱形线束过孔比较长,从而大大提高了线束自身的稳定性;通过前端的卡脚卡在制动器总成上面,从而保证轮速传感器线束与制动硬管、制动器总成、减震器总成相对位置的稳定性;同时避免了轮速传感器与其他零部件的干涉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的固线载体、后端固定机构和门架体均为一体式结构。本方案利用注塑工艺和塑料弹性特征进行整体性设计。
作为优选,所述的后端固定机构为长方形或梯形条状结构;后端固定机构与门架体横杆底面连接端与横杆底面齐平,且后端固定机构朝卡脚方向倾斜。形成多点多位的定位和包箍。
作为优选,所述的卡脚位于门架体两侧脚的底端,卡脚向两侧脚外呈八字形张开。易现场装配和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门架体两侧脚底端的内侧分别设有止退钩体。定位后防止松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卡脚为平板结构,卡脚工作平面上设有防滑层。防滑层通过滚花或毛面获得,以提高卡脚的摩擦系数。
作为优选,所述的固线载体上设有与线束过孔垂直的固线螺孔。本装置可以在固线载体上通过螺孔连接辅加固线装置,以提高轮速传感器线束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一定长度的固线载体和线束过孔的设计,大大提高了线束稳定性;卡脚、止退钩体、多点多位的后端固定机构,保证了整个机构安装的可靠性和使用过程的稳固,有效避免了轮速传感器与其他零部件的干涉现象,提高了线束传感器的使用寿命以及汽车的主动安全性;一次性成型,制造简单,装配方便,重量轻且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 门架体,2. 后端固定机构,3. 固线载体,4. 卡脚,5. 线束过孔,6. 止退钩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一种固定轮速传感器线束的机构,包括具有横杆和两侧脚的门架体1,在门架体横杆中间部位设置与横杆同方向布置的固线载体3,固线载体3的长度为门架体1横杆长度的一半,沿固线载体3长度方向开设线束过孔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未经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12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力分解教学仪
- 下一篇:放疗体外参考点坐标记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