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易自动供水花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1506.6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74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黄珍里;王艳;万奇龙;吴美群;李丰灏;杨富春;刘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自动 供水 花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花盆供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简易自动供水花盆。
背景技术
现在有很多能够实现给花盆自动供水的花盆,但多数结构复杂,使得花盆的生产成本较高,且带来维修拆装上的不方便;而有些自动供水花盆结构虽然简单,但原理上过于粗糙,难以控制出水量,所以提供一种既简易又可靠的自动供水花盆显得十分有必要。
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易自动供水花盆。
(2)技术方案
一种简易自动供水花盆,包括盆体、固定架、储水容器、密封盖、止水阀、接水槽和透水塞。
所述储水容器通过固定架安装在盆体的一侧,储水容器上部开有加水口,下部开有出水口;储水容器的加水口处套有密封盖;储水容器的出水口处安装有止水阀;所述接水槽设置在盆体的底部外侧,并位于储水容器的出水口的正下方;接水槽与盆体连接处开设了一个连通孔,透水塞置于连通孔内。
优选地,所述储水容器由透明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出水口底端距离接水槽底部1-3cm。
优选地,所述出水口的直径为2-3cm。
优选地,所述盆体与接水槽为一体结构。
工作原理:
若要给储水容器装水,先关闭止水阀,然后打开加水口的密封盖,从加水口向储水容器注水。注水完成后,盖紧密封盖,后打开止水阀。当盆体内部水量充足时,即接水槽中的水没过储水容器的出水口底端时,由于液封和气压作用,储水容器中的水不会流出;当盆体内部水量不足时,即接水槽中的水没有没过储水容器的加水口底端时,由于失去液封作用,且出水口的直径较大,所以储水容器中的水会流到接水槽中,直至接水槽中的水液封出水口底端,而盆体底部的水会由于渗透作用润湿盆体中的土,这样就达到了向盆体中的土自动供水的目的。所述连通孔中设置透水塞,是为了防止盆体中的土漏到接水槽中。
所述储水容器由透明材料制成,可便于观察储水容器内部的水量。
所述出水口底端距离接水槽底部1-3cm,保证盆体底部维持有合理的水位。
所述出水口的直径为2-3cm,保证水能较为平稳地从储水容器中流出。
所述盆体与接水槽为一体结构,使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更为紧凑。
(3)有益效果
本适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液封和气压原理,巧妙实现了给花盆自动供水的目的,且储水容器和盆体可分离,方便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加水口,2-密封盖,3-土,4-盆体,5-连通孔,6-透水塞,7-接水槽,8-出水口,9-止水阀,10-固定架,11-储水容器,12-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简易自动供水花盆,包括盆体4、固定架10、储水容器11、密封盖2、止水阀9、接水槽7和透水塞6。
所述储水容器11通过固定架10安装在盆体4的一侧,储水容器11上部开有加水口1,下部开有出水口8;储水容器11的加水口1处套有密封盖2;储水容器11的出水口8处安装有止水阀9;所述接水槽7设置在盆体4的底部外侧,并位于储水容器11的出水口8的正下方;接水槽7与盆体4连接处开设了一个连通孔5,透水塞6置于连通孔5内。
所述储水容器11由透明材料制成。
所述出水口8底端距离接水槽7底部1-3cm。
所述出水口8的直径为2-3cm。
所述盆体4与接水槽7为一体结构。
若要给储水容器11装水,先关闭止水阀9,打开加水口1的密封盖2,从加水口1向储水容器11注水。注水完成后,盖紧密封盖2,然后打开止水阀9。当盆体4内部水量充足时,即接水槽7中的水12没过储水容器11的出水口8底端时,由于液封和气压作用,储水容器11中的水12不会流出;当盆体4内部水量不足时,即接水槽7中的水12没有没过储水容器11的出水口8底端时,由于失去液封作用,且出水口8的直径较大,所以储水容器11中的水12会流到接水槽7中,直至接水槽7中的水12液封出水口8底端,而盆体4底部的水12会由于渗透作用润湿盆体4中的土3,这样就达到了向盆体4中的土3自动供水的目的。所述连通孔5中设置透水塞6,是为了防止盆体4中的土3漏到接水槽7中。
所述储水容器11由透明材料制成,可便于观察储水容器11内部的水量。
所述出水口8底端距离接水槽7底部1-3cm,保证盆体4底部维持有合理的水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理工大学,未经江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15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