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双撑架的电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3942.7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0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应百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安马达电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H1/02 | 分类号: | B62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之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37 | 代理人: | 林建军,耿慕白 |
地址: | 318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双撑架 电动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双撑架的电动车。
背景技术
电动车是现代社会非常普及的代步工具,以驾驶操作简便、节能环保受到广泛的喜爱。目前的最畅销的电动车是类似于踏板摩托车外形的电动车,因其外形美观、鞍座舒适、电池储量大、续航时间长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但是该种电动车的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附图5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该类电动车车架,其中的双撑架包括一U型管和设在U型管上的两个轴接板,两个轴接板与车架上的连接板铰接,车辆在骑行过程中双撑架中的U型管极易与摆动的后平叉发生碰撞,影响骑车的舒适性及安全性,同时该种双撑架仅靠两个轴接板与车架上端连接板铰接,连接强度差,一旦车辆发生倾倒或碰撞极易造成轴接板变形,从而造成双撑架无法升降或灵活性降低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改进双撑架的电动车,该电动车中的双撑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灵活可靠。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进双撑架的电动车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包括主车架、设在主车架上的两个连接板、铰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板上的后平叉以及铰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板上的双撑架,所述主车架上设有前轮,所述后平叉上设有后轮,所述双撑架包括轴筒、设在轴筒上的两条支腿,其中一条支腿与所述轴筒的一端侧壁连接,另一条支腿与所述轴筒的另一端侧壁连接,所述轴筒两端均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铰接孔,所述轴筒的端部与所述铰接孔相对,还包括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铰接孔与所述内螺纹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进双撑架的电动车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轴筒的两端设有螺母,所述内螺纹为所述螺母上的内螺纹。
所述螺母的一端插入所述轴筒,所述螺母的另一侧设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卡靠所述轴筒的端口,所述限位盘的一侧与所述螺母连接,所述限位盘的另一侧设有防滑纹;所述电动车的双撑架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一端侧壁贴靠所述防滑纹,所述加强板的另一端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贴靠所述支腿的侧壁。
所述加强板上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部配合。
所述螺母与所述限位盘为一体成型结构。
还包括设在所述双撑架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拉簧,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拉簧轴,至少一条支腿上设有拉簧钩,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拉簧钩配合,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拉簧轴配合。
所述拉簧轴的一端位于连接板的一侧与拉簧配合,拉簧轴的另一端位于连接板的另一侧形成所述限位部。
其中一条支腿的一端与所述轴筒连接,另一端向后弯折形成踩蹬部。
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平叉铰接孔,所述后平叉上设有平叉轴,所述平叉轴与所述平叉铰接孔连接,穿过前轮中轴的垂线至所述轴筒的距离小于该垂线至平叉轴的距离。
所述轴筒的所在水平面位于所述平叉轴的所在水平面的下方。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进双撑架的电动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中的双撑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该种双撑架在升起后,轴筒位于后平叉的前侧下方,不会与摆动的后平叉发生干涉,骑行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通过螺栓与轴筒上的内螺纹配合将双撑架铰接在连接板上,连接可靠,装配效率高,同时轴筒位于两个连接板之间,具有连接横梁的作用,再次提高了主车架的机械强度,最后该种双撑架不会因车辆倾倒或轻微碰撞造成铰接部位变形而影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车架与电池盒装配后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双撑架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双撑架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螺母的结构图。
图5是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车车架与双撑架组装后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安马达电动车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安马达电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39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