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的吸能盒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4562.5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6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陆群;刘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34 | 分类号: | B60R19/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18 | 代理人: | 陈舒维,宋志强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吸能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吸能盒。
背景技术
吸能盒是汽车的重要吸能部件。吸能盒安装在汽车车身的前防撞梁与前主梁之间,当发生碰撞时,碰撞力由前防撞梁传递至吸能盒,吸能盒通过压溃来吸收碰撞产生的部分冲击力,以减少传递至前主梁的冲击力,从而确保前主梁后方的成员仓内的人员安全。
然而,为了确保吸能盒具有足够的溃缩强度来吸收碰撞产生的冲击力,传统的吸能盒通常选用整体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型材。受限于整体金属材料的要求,吸能盒难以为汽车的整车轻量化做出贡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吸能盒,其通过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的混合搭配,能够在满足溃缩强度要求的前提下消除整体金属材料的吸能盒对整车轻量化的阻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能盒包括:
金属溃缩杆,所述金属溃缩杆固定在前防撞梁与前主梁之间;
碳纤维外壳,所述碳纤维外壳固定在所述前防撞梁与所述前主梁之间,并且所述碳纤维外壳包围所述金属溃缩杆;
塑性介质,所述塑性介质填充在所述金属溃缩杆与所述碳纤维外壳之间的间隙内。
可选地,所述碳纤维外壳具有在所述金属溃缩杆的延伸方向上等截面的形状。
可选地,所述吸能盒进一步包括前固连件和后固连件,所述前固连件装设于所述前防撞梁的后侧,所述后固连件装设于所述前主梁的前端,并且所述金属溃缩杆和所述碳纤维外壳通过所述前固连件和所述后固连件固定在所述前防撞梁与所述前主梁之间。
可选地,所述碳纤维外壳的前边缘与所述前固连件粘接,并且所述碳纤维外壳的后边缘与所述后固连件粘接;所述塑性介质将所述金属溃缩杆固定在所述碳纤维外壳中,并且,所述金属溃缩杆的前端抵接于所述前固连件、所述金属溃缩杆的后端抵接于所述后固连件。
可选地,所述前固连件设有限制所述碳纤维外壳沿垂直于所述金属溃缩杆的方向移动的限位部。
可选地,所述碳纤维外壳的前边缘在所述限位部的位置处与所述前固连件粘接。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为卡槽,所述碳纤维外壳的前边缘插入在所述卡槽中。
可选地,所述卡槽内填充有粘接所述碳纤维外壳的前边缘的结构胶。
如上可见,基于本实用新型,吸能盒用于吸收冲击力的溃缩强度主要由金属溃缩杆提供,由于具有较小横截面积的金属溃缩杆能够提供与具有较大横截面积的金属型材相当的溃缩强度,因而对于同等溃缩强度的要求,金属溃缩杆能够具有比金属型材更小的体积和重量,从而有助于吸能盒为汽车的整车轻量化做出贡献;虽然金属溃缩杆在溃缩时的变形方向稳定性低于金属型材,但碳纤维外壳能够通过塑性介质对金属溃缩杆辅以溃缩导向,以弥补金属溃缩杆在溃缩时的变形方向稳定性。从而,通过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的混合搭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能盒能够在满足溃缩强度要求的前提下消除整体金属材料的吸能盒对整车轻量化的阻碍。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吸能盒安装于车身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吸能盒与车身关系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吸能盒;
11碳纤维外壳;
12金属溃缩杆;
13塑性介质;
14前固连件;
141 前上固连板;
1411限位部;
142 前下固连板;
143 前竖直固连板;
15后固连件;
151 后上固连板;
152 后下固连板;
153 后竖直固连板;
20前防撞梁;
30前主梁;
4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45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洗衣机污浊度传感装置
- 下一篇:一种温煮一体化智能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