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频稳相电缆及其支撑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4702.9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0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夏磊;皇甫江涛;周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金信诺凤市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H01B7/24;H01B7/29;H01B11/1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80 | 代理人: | 袁兴隆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高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频 电缆 及其 支撑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同轴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频稳相电缆及其支撑单元。
背景技术
高频稳相电缆是同轴电缆中的使用广泛的品种之一。它具有衰减小、驻波低、相位稳定等特点,主要用于相控阵雷达、射电望远镜、卫星等要求稳相指标较高的环境。高性能稳相同轴电缆在美国、欧盟及俄罗斯等国均有专业厂家大批量生产,广泛应用于高性能测试仪器及武器装备中。而在我国目前使用的高端稳相电缆组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内的高频稳相电缆采用介质填充同轴线从而受温度影响容易发生形变导致相位波动,同时其在外力作用下也容易发生形变,弯曲变形后不易恢复,因此为了使这种产品实现国产化而满足各个工程的需求,急需对现有的高频稳相电缆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高频稳相电缆采用介质填充同轴线从而受温度影响容易发生形变导致相位波动,同时其在外力作用下也容易发生形变,弯曲变形后不易恢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频稳相电缆及其支撑单元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支撑单元,包括外壳和固定件,所述外壳具有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所述上端开口为圆形,所述外壳内具有以所述上端开口为底面并且向下穿过所述下端开口的圆柱形腔体,所述外壳的外壁上具有至少一圈圆形的接触线,垂直于所述接触线并且过其圆心的直线为所述圆柱形腔体的中轴线,所述接触线的直径大于上端开口的直径,所述下端开口在所述接触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在所述接触线的圈内;一个所述支撑单元的上端从下往上插入另一个支撑单元的下端开口时:上方的支撑单元的下端开口止于下方的支撑单元的一条接触线,此接触线为最上方的一条,并且上方的支撑单元的圆柱形腔体与下方的支撑单元的圆柱形腔体同轴;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固定件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与所述圆柱形腔体同轴并且它们的直径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内壁和外壁为同轴的圆台,所述下壳体的内壁和外壁为同轴的圆台,所述上壳体的圆台内壁的上端为所述上端开口,所述下壳体的圆台内壁的下端为所述下端开口;
所述上壳体的圆台外壁的上端直径小于下端开口,所述上壳体的圆台外壁的下端直径等于所述下壳体的圆台外壁的上端直径,所述上壳体的圆台外壁的下端直径大于所述下壳体的圆台外壁的下端直径;
所述上壳体的下端与下壳体的上端连接,并且所述上壳体的圆台外壁的下端与上壳体的圆台外壁的上端相叠形成所述接触线。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为圆环形,所述固定件的内圈为圆形通孔,所述固定件的外圈直径大于所述上端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下端开口的直径,所述固定件的外圈与所述上壳体的内壁处处紧贴。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的材质为聚醚亚胺塑料。
一种高频稳相电缆,包括外皮、电芯和支撑单元,若干个所述支撑单元依次层叠,下方的支撑单元的上端从上方的支撑单元的下端开口插入,所述下方的支撑单元的上端止于所述固定件的下方,所述上方的支撑单元的下端止于下方的支撑单元的接触线,此接触线为下方的支撑单元上最上方的接触线,上方的支撑单元的圆柱形腔体与下方的支撑单元的圆柱形腔体同轴,所述电芯的直径与圆柱形腔体的直径相等,所述外皮为中空圆柱形,所述电芯、圆柱形腔体和外皮同轴,所述电芯穿过每个所述圆柱形腔体,所述外皮的内径等于或略小于接触线的直径,每个所述支撑单元的接触线与所述外皮的内壁处处紧贴并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外皮和电芯均为金属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种高频稳相电缆与传统填充式稳相电缆不同,本实用新型采用支撑单元作为同轴电缆内导体金属芯与金属外壳护套之间的支架,使同轴电缆金属芯与外壳护套之间没有完全填充介质,则该电缆随着温度变化引起的形变比普通电缆小很多、相位波动更小;同时,在外力作用下电缆发生形变后能够更好的恢复原形,从而有更高的机械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高频稳相电缆的最优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单元的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金属外皮,2、金属电芯,3、上壳体,4、下壳体,5、接触线,6、固定件,7、支撑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金信诺凤市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常州金信诺凤市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47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